浅谈一单以及马龙的团体
脱离时代的讨论就是空谈,因此需要解析团体规则。上世纪世乒赛、亚运会和亚锦赛团体是衡量一个国家乒乓整体实力的标杆,其中亚运会和亚锦赛属于洲际赛,在亚洲女乒统治乒坛的背景下,亚运会和亚锦赛女团几乎等同于世乒赛,而男团则以世乒赛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至于奥运,甚至都没有团体项目,参考价值有限。
由于国乒女子的统治力过于恐怖,在此仅分析男团。九局五胜的赛制过于久远,因此只分析采用五局三胜赛制之后的情况。
团体随着双子星逐渐成长,国乒从下风到均势,直至扭转颓势,进入新世纪彻底统治乒坛。千禧年前后,国乒还需斟酌排兵布阵,决赛甚至出现丁松出任一单,绝对主力担任三单的特殊情况。理论上一二单虽然权重是三单的两倍,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三单的重要性远超04年之后。
二王一马后期一二三单几乎没有区别,但是请特别注意⚠️这里指的是实力,重要性依然是一二单远大于三单。只是三人实力均衡,谁上差别都不大,所以排兵布阵比较随意。
08改革巨变之后,随着三剑客成长,12年之后国乒第三人的实力与前二存在一定的差距,一般关键时刻都担任三单。
然而国乒自二王一马逐步统治乒坛,08、14改革虽然加速大王马的衰退,但同时对外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三剑客时代国乒彻底统治乒坛,团体优势更是不可动摇。一二三单的重要性逐渐拉近,且由于团体单项分开举办,进一步抹平它们的差距。
因此14年后用名义上的一二三单衡量球员担负的责任是极其荒谬的事,反而出场率,尤其是淘汰赛的出场率更能体现球员的贡献!
…………………………………………
北京奥运用团体取代双打,由于双打占有一分,国乒在该项目上的统治力更高,团体把握更大。而单双打只能三人参与,P卡选手替补。出场顺序为a/x、b/y、bc/yz、a/z、c/x,伦敦、里约延续此规则;之后的奥运团体名单不变,出场顺序变更为bc/yz、a/x、c/z、a/y或b/x。具体的顺序则按主客队抽签而定。如果有误请不吝指正!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明显看出:
第一,奥运一二三单有且仅有两分可拿,贡献度几乎没有多少区别,甚至一二单可以达到热身效果。正因如此,沙拉拉在国际乒联会议之后,公开发表先团体后个人更利于国乒找到状态,并于北京之后将团体放到个人之后并延续至今!
第二,北京、伦敦和里约,一单对阵一三单,而之后的奥运,一单对阵一二单,相比之下一单的难度低于里约之后的奥运;
第三,谁担任一单根据对方排兵布阵以及主客队抽签,一二三单并没有谁更重要之说,不像世乒赛、亚运会团体那样分明!(即使世乒赛、亚运会也会因为排兵布阵的关系,由国乒第一担任三单)
第四,北京、伦敦和里约,一单至少间隔两场比赛,而二三单双打与单打紧接着比赛,间隔时间很短。在双打更耗费体能精力的背景下,一单可谓出力少收益大❗️
东京奥运完善了之前不合理的赛程,将双打提前到首轮出场,这对二三单是极大的利好,重新平衡了一二三单的责任和收益,更具合理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一二三单重要性的争议可以盖棺定论:世乒赛、亚运会和亚锦赛一二单责任和收益相当,权重两倍于三单,以排兵布阵的考虑选择顺位;奥运一二三单重要性几乎没有差别,以里约为分界点,北京、伦敦和里约一单的消耗明显不及二三单,但更容易获得收益!之后一二三单付出和收益趋于平衡;而北京更特殊一些,一二单有提前热身的红利。
…………………………………………
以下详细分析马龙的国乒团体生涯:
05年马龙首次参加成人赛,亚锦赛就能挤掉绝对主力马琳,全程饮水机蹭冠军!06亚运,07亚锦赛一哥王励勤为梯队建设让路,马龙淘汰赛全程饮水机继续蹭冠。
06、08世乒赛挤掉直通排名靠前的郝帅,小组赛碰弱旅三次击败排名远不如自己的对手,淘汰赛依旧饮水机,请问刘国梁标榜的锻炼在哪里?
以上是中国体坛最重要的北京奥运周期,即战力优于梯队建设是第一选择,可以看出马龙纯粹就是蹭冠,标准的不劳而获,鲸吞老将福利!
…………………………………………
09亚锦赛带上王励勤,要说留老将压阵,技改阵痛期的王励勤状态明显不如马琳和王皓;要说让王励勤找状态,半决赛决赛又全程饮水机。并且带上名不见经传的吴灏,摆明不给92line锻炼的机会。奥运冠军马琳和奥运亚军世界杯冠军王皓缺席,不就为马龙亚锦赛破处扫除障碍。已经培养了四年多的马龙,与王皓同为伦敦周期第一档,理应承担一单的责任,然而决赛却躲在张继科和许昕身后担任三单被横扫,依靠张继科拿下两分力挽狂澜才险胜日本,避免后二王一马时代首个团体丢冠的尴尬。是否为单打夺冠留力不得而知却有迹可循。
09世界杯二王一马缺席带上邱贻可老将福利!首度领军理应承担一单重任的马龙,再次隐身张继科、许昕身后,包揽双打分别与二人配对,在新科世乒赛冠军王皓伦敦奥运领军的背景下,卡死第三人的位置,并为不久后的单打留力。
10世乒赛非一即二,决赛王皓胶皮问题退赛,排兵布阵安排马龙特意捉公开赛手下败将波尔,意图为伦敦资格增加筹码。不料大赛完全不比公开赛,大场面拉胯,新世纪以来淘汰赛国乒男团首次开门黑。幸亏马琳老当益壮、张继科顶住压力,避免马龙压轴的意外发生。
10世界杯郝帅生日老将福利,马龙之前状态萎靡不堪,原打算团体寻找状态,结果又是开门黑被张一博零封,为避免失利拉伦敦资格的后腿,半决赛避战不出。决赛听闻韩国一单朱世赫为梯队让路(抑或是伤退?记不清不查了),立刻复出兼单双打抢功,单打寻找状态,双打为伦敦资格留后门,结果两场都丢局分。鉴于世界杯高手如林难以把握,这才将10世界杯单打单打资格给予张继科,以换取难度明显较低但奥运考察权重较高的亚运会单打资格。
10亚运会带上马琳依旧不给92line锻炼的机会。先举行的团体王皓淘汰阶段全程一单,马龙身为二号主力仅对弱出天际的老挝出任一单,两度缺阵,半决赛面对曾两次丢分的日本避而不战,决赛更躲在许昕身后出任三单留力单打。乘王皓配对张继科分心双打(另一对是绝无可能上伦敦的马琳/许昕),马龙单线作战单打重拳出击最终夺冠。冠军背后是肮脏不堪的算计。
11世界杯既不给92line锻炼机会,也不给新科世乒赛冠军张继科伦敦奥运前磨合阵容的机会,为最后替代张继科的单打资格做最后的努力。却带上已经被刘国梁宣布排除出奥运的王励勤,有任何意义吗?王励勤需要这个荣誉吗?无非就是减少张继科单打的筹码,并压制92line的成长!
12亚锦赛,以双打资格入围伦敦的马龙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双打不在奥运单打资格考核积分之列,因此和王皓搭档意在为奥运练兵的男双草草了事早早出局,终结亚锦赛男双03年以来的连冠记录。团体半决赛避战决赛三单,单打决赛零封半决赛决胜局苦战14:12淘汰王皓晋级的张继科,如10亚运之事。另外,带上几乎肯定无缘伦敦的马琳,不就是用老将再次剥夺92line锻炼的机会嘛!
12世乒赛再度带上马琳半决赛决赛全程饮水机,请问除了剥夺92line的锻炼机会,还有其他任何意义吗?
12里约奥运,单打主管教练无法进村,进场的却是不符合国乒规定的马龙主管教练秦志戬,教练组围着马龙转,刘国梁做场边指导负责表演。然后就是乒坛绝无仅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迹,马龙首轮双打输球后立刻提出不参加双打,以双打资格入选的马龙竟然升级一单,而将难题二单波尔抛给张继科(世乒赛失利撕开公开赛胜绩的虚假繁荣,不过应该称赞刘国梁揣摩德国排兵布阵的能力)。以至于张继科淘汰赛不得不单双打轮轴转,半决赛不敌波尔。
双打更消耗体力是乒坛常识,且二三单紧接着双打进行,存在重大体能隐患。以足智多谋的国乒教练团队,置国乒荣誉于险境而不顾,居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为了让马龙拿到消耗小收益大的一单可谓不择手段胆大妄为!
然后赛后媒体大肆宣传张继科刚大满贯团体就负波尔,进而岁月史书,被龙粉宣扬张继科弃团保单。这一堪称国乒史上最离奇的事件最终石沉大海消失在饭圈的造谣中!
伦敦周期对比北京周期可以明显看出问题,北京奥运是中国体坛的重中之重,锻炼新人的需求远低于伦敦,然而马龙几乎垄断了北京周期老将福利和梯队建设所有的资源。相反伦敦周期拼命用老将福利取代梯队建设,甚至用不缺团体荣誉的大王马做武器,就是为了压制92line,并为将来马龙高龄霸占资源做挡箭牌。
……………………………………………
13世界杯依然带上马上退役的王励勤,还是不给92line丝毫锻炼的机会,彻底摧毁能威胁马龙的梯队之心,路人皆知!半决赛避战决赛三单为世乒赛留力昭然若揭!
13亚锦赛终于在92line错过最关键的成长期20岁之后给了团体资格,然而周雨全程饮水机,闫安仅出场一次,尽量减少他们锻炼的机会。
14世乒赛带上王皓,却仅让小组赛两次上场,逼迫退役的嘴脸初露端倪,同时还用老将压制的手段,减少92line大赛的锻炼机会。而让马龙霸占一单为里约增加筹码。
14亚运会毫无必要带上极少上场的张继科,可怜92line独苗周雨再度全程饮水机,只不过这次有横空出世的樊振东吸引火力。既剥夺张继科亚运单打资格(国乒主力唯一没有参加过亚运),又压制92line并将锅甩在樊振东的头上,最后为里约奥运剔除张继科做预案,可谓一箭三雕,不得不让人佩服刘国梁布局深远!
15世界杯在世乒赛前的1月举行,14年底世界杯落败的马龙,仅配对张继科和樊振东参加两场双打,既为自己的奥运团体资格留后门,又预演剔除张继科的备案,并且为15世乒赛留力,最后贯彻熬鹰计划,一箭三雕升级成四雕!而首度入选团体的方博仅仅一次出场!
世乒赛夺冠后,15亚锦赛味同鸡肋,但哪怕全程饮水机,也不能放给92line一丝一毫的锻炼机会!至于92line世乒赛亚军方博,当然不能给任何锻炼的机会,而是要消耗腰伤复发的张继科,怎么能让他安心养伤?
16世乒赛是升任队长晋升头牌的首届大赛,但是三场饮水机成就国乒历代头牌缺阵最多纪录(10王皓因球拍问题缺席决赛,且并非队长,头牌身份存疑)。结合奥运年打破传统增设直通并创造奇葩的九局赛制,“熬鹰”并让马龙留力奥运的算盘打得响彻云霄!
而方博依然只有一次出场的机会,悲催的92line终于结束了团体合计六人次,不及马龙一人20岁之前的团体参赛数量。而合计仅四度上场的梯队记录冠绝国乒历史,堪堪持平马龙06年团体首度出场的记录。
粉丝总是用樊振东横空出世压制92line为借口,拜托!樊振东13年出道,彼时已经21岁的92line没有哪怕一次团体,也没有一次洲际赛的资格!
16奥运已经大满贯的马龙,依然霸占了出力少收益大的一单。虽说名正言顺,但在张继科单打腰伤加重的情况下,再次置国乒荣誉于危难的险境,就为了一单的虚荣。
里约周期,随着张继科卫冕世乒赛,王皓三度阻挡马龙,刘国梁谋划先逼退王皓搬除大山。粉丝贴出王皓在12、13年有意退役的新闻辩驳,请问14年初国乒集体退役大王马领衔的球员,却单独留下年仅31岁的王皓,年底在郝帅儿子百日宴上宣布王皓退役,没有任何仪式,以王皓的地位,以及刘国梁的智商情商,这可能吗?
接着拔苗助长樊振东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用马龙分别配对樊振东和许昕,留后门同时减少张继科双打的机会,为里约奥运剔除张继科做预案!
最后剥夺张继科诸多比赛机会,要求张继科频繁三创,让其缺乏系统的训练和以赛代练的机会,限制其进化且增加伤病的风险。15世乒赛张继科腰伤严重复发需要静养的前提下,却大量安排赛事(腰伤前后团体出场率,打破传统奥运年绝无仅有的直通赛,并采用绝无仅有且根本没有实战价值的九局五胜赛制等一系列操作,完全可以证明),乒超特别出台必须到场前所未有的奇葩规定,心思缜密制定熬鹰计划。
前期乘苦手王皓缺阵,顶替张继科世界杯资格,实现三大赛破处。外协历史最低谷时期团体霸占一单抢功为里约增加筹码。然后在13全运会之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除了团体以及主场赛事,坐镇国乒安心修养,在大满贯团队的指导下,参照张继科的体系,针对14改革量身定制技改。通过抽签、赛程等操作世乒赛首度受孕,奥运资格稳妥之后团体按需分配,同时消耗张继科、扶持樊振东。
…………………………………………
17亚锦赛依然带上腰伤加重需要静养的张继科,并安排出场持续消耗。以奥恰洛夫为假想敌的陪练崔庆磊老将福利,结果颁奖典礼结束合照环节带着许昕、樊振东直接走人,兢兢业业陪练数年的崔庆磊手足无措,只留下同样有陪练经历的张继科,温暖地陪同最后一程。
18世界杯是623之后的首次团体,为了力挺被刺蔡导投靠苟局即将复出的刘国梁,马龙当仁不让的为主倾尽全力效命。
18世乒赛同样如此,然而两场饮水机依然历代头牌最多,包揽国乒前二记录。世乒赛22个3:0的手下败将,叫得上名的是34岁之后的波尔、青少年时期的雨果,唯一当打的同龄人万年男仆奥恰,世乒赛从未进入四强,得益于改革红利,以及限二的规则才两度奥运铜牌。
18亚运、19亚锦赛是马龙职业生涯有资格上团体但仅有的缺席记录,原因是众所周知的伤病,以及国乒史无前例的海外集训陪同手术。
手术之后19世界杯仅仅参加小组赛两场双打,淘汰赛全程饮水机,自此一石二鸟开启打酱油模式,既蹭团体荣誉,又帮二代太子剥夺同梯队的锻炼机会。粉丝辩解马龙为了奥运参加世界杯单打寻找状态,请问团体中的单打不是单打?没有锻炼价值吗?双打比得上国乒内部的质量吗?
21奥运赛程的改革让一二三单的付出和收益趋于平衡,一单的红利不在,二三单的难度降低,因此世乒赛复刻杯得主心安理得的享受改革红利。
东京周期,身为队长623带头哗变,换来的是类似13年全运会后,安心坐镇国乒针对17改革的技改;梁靖崑面对樊振东截然相反的比赛态度;国乒史无前例的海外集训陪同手术;国乒主教练领衔的东京智囊团;奥运单打期间队友主管教练不能进场;
…………………………………………
22年世乒赛直通,34岁高龄马龙携手二代太子得到保送资格,请问回忆起06年18岁挤掉郝帅的那一幕,马龙是否依然甘之如饴?当年刘国梁锻炼新人冠冕堂皇的话语难道不会抽他们自己的脸吗?
23亚锦赛和亚运会,马龙35岁依然霸占名额,继续帮助二代太子剥夺同梯队锻炼的机会,并为自己巴黎奥运团体增加筹码!当然粉丝会以“无人可用”做借口,用“心怀热爱”为其包装,全然不顾两代半梯队建设被毁,后继无人是坚定不移扶持京圈首任太子的恶果。即便如此高龄依然堵死国乒历代主力哪怕在巅峰时期,都让路梯队建设的通道。
23亚锦赛淘汰赛小组赛欺软怕硬的三单、孱弱对手的一单享尽积分红利,决赛以伤病名义退赛留力更具性价比的单打,俨然是09亚锦赛10亚运会诸多往届团体的复刻。
24世乒赛是唾面自干的自欺欺人,两任太子将国乒送上悬崖,结果樊振东的力挽狂澜却消失在龙队绝唱的赞歌中。
至于24奥运,赛后京媒报道隐去一单樊振东名字的无耻操作,郭斌夫妇单独奖励马龙、王楚钦、孙颖莎奥运金牌的荒谬行为。让奥运第六金成为耻辱柱上为京圈首任太子钉上的最后一颗钉子,并以此为标杆和路径在培养二代太子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虎扑JR2145735544
· 广东14东京世乒赛男单不是八一两任太子加上赌王这个蔡振华嫡皇子吸血马龙许昕吗?
雾锁流风
· 福建马龙叫作享受了6年,那比马龙还小就开始打的樊振东享受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