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森日记】G4:原始天赋、对位难度与培养方式

avatar
关注

常规赛G4 客场vs洛杉矶湖人

赛果:122-108 胜

数据:8:36 1分1板(1前板)1失误 3中0 三分2中0 罚球2中1

带着几乎满血的状态背靠背面对伤兵满营、疲态尽显的湖人,许多人对今天的杨瀚森或许抱着相当高的期待。

最终的结果无疑是让人难免有些失望的,但纠结结果并无意义,球迷们以及杨瀚森自己更应该在意的是其中的过程。

此役的确是他进入NBA之后相对观感最差的一场比赛,但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外界的比赛观感与实际效果并不能划等号。

今天这场比赛给我最突出的感觉是杨瀚森其实对自己的球场定位更加清晰,但他的纯实力现阶段还达不到让他打出良好效果的级别。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来回忆几个进攻端的镜头。

首节登场后,阿夫迪亚弧顶持球,杨瀚森落位在油漆区,结果在阿夫迪亚突入篮下的同时突然后撤,带来艾顿的防守注意力,阿夫迪亚轻松上空篮得手;

次节,杨瀚森给韦斯利做高位挡拆,在后者借挡拆突破后又完成质量超高的戈塔特掩护,直接给韦斯利攻筐终结打通一条绿色通道;

几个回合后,他又给克里斯-穆雷完成了类似的戈塔特掩护,结果后者居然空篮不中,他自己抢到篮板之后瞬间被多人夹击,最终掉球失误。

这些高质量的无球移动可以直接为球队带来分数,可惜大多数球迷的认知水平根本关注不到这些,他们眼里看到的恐怕只有最后一个失误的画面。

以上几个镜头都是杨瀚森在进攻位置感方面不断加强的表现,我们再来看他今天在进攻中的4次出手。

前两次的三分出手都是应该出手的球,一次是挡拆外弹被放空,一次是攻防转换中得到空位,可惜都没有投中。

不过这并没有打击到他的进攻信心,首节下场前他背身面对艾顿勇敢地要球单打,最终背转身制造艾顿犯规,利用罚球得到了自己NBA生涯低位背身情境下的第一分。

三分两投不中,连登陆NBA之后始终非常准的罚球都丢了一个,自觉手感比较冷的杨瀚森在第二节面对半空位选择突破,外线运球转身过掉范德比尔特后攻筐——疑似被侵犯,但裁判没有理会。

他拥有非常好的球感和一双硕大的手掌,这也是他极具优势的一种原始天赋,像他这样的大个子在外线持球打范德比尔特没有被断球相当不容易。

三次出手不中其实都是比较令人沮丧的,但杨瀚森在场上还是保持了心态的稳定,上面提到的两次高质量戈塔特掩护都是后面完成的。

所以,许多人在赛后评价今天的他“不知道自己在场上应该做什么”,我认为是非常有失偏颇的批评。

在高强度比赛中维持投篮精准度需要原始天赋的支撑,连以罚球不准知名的霍华德在训练中都能保持90%以上的罚球命中率。克林根此役也被大量放空、外线3投0中,而杨瀚森在CBA不到七成的罚球、产量极少的三分要成为一个空间点又谈何容易。

提到原始天赋,他在防守端的持续挣扎也与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瀚森今天的两次出场都刚好与里夫斯和艾顿同时在场,两人中前者是兼具爆发力和节奏、具备三威胁的持球手,后者是射程覆盖到中距离并且得分能力极强的终结手。早在他出场之前,里夫斯就利用节奏变化戏耍了上赛季的防守二阵卡马拉,而此时艾顿已经来到了相当靠外的位置,克林根施压不及,前者中距离稳稳命中。

当时我就隐隐有些担心,如此大的对位难度对现在的他来说实在太难应付。

果然,艾顿最终在杨瀚森头上扔进了4记中距离,后者的干扰对他来说如同加了瞄准镜,百发百中。

其实他在防挡拆的选择上已经改善了很多,没有出现直接给艾顿空位出手机会的情况,但他的脚下频率不够快,臂展不够长,弹速不够快,终究无法形成有效的干扰。

这几种东西就是彻头彻尾的原始天赋,通过主观努力能改变的程度也不大,解决不了如此高级别的一五挡拆可能是伴随他终生的问题。

当原始天赋与对位难度无法匹配,一个球员几乎所有的技术都将无从施展,过去的长处可能直接变成短板,而这就是杨瀚森目前面临的最实际的困境。

四场比赛下来,教练组给他安排的对位从森林狼兰德尔、纳兹-里德、戈贝尔的内线三高到快船的哈登与祖巴茨、湖人的里夫斯与艾顿,他始终在承受难度最高的防守对位,不知是否是开拓者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快速成长的信号。这或许也是斯普利特评估他在防守端究竟有多少潜力可挖的方式,如果他给出的答案是“no”,我实在难以预测球队对他的下一步计划会是什么。

其实这种高难度还不止体现在防守端,进攻端与杨瀚森打一五挡拆的人通常是轮换时间相同的韦斯利而非霍乐迪与阿夫迪亚,但此人空有冲击力和分享球的意愿,却缺乏射程、传控水平都不精,实在难以与内线建立起有效的配合。

我们回望夏联和季前赛杨瀚森打出出色表现的画面,不难发现当时他的对位者都是TJD、尤班克斯这种只能在轮换末端勉强生存的内线,可教练组在常规赛尚没有给他任何打衔接段的机会——除了对阵勇士的垃圾时间,每次出场都与对手最强的挡拆进攻组合同场竞技。

在还无法评估他是否有足够的原始天赋在未来做到现在做不到的事情的情况下,这样做首先无疑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只希望这不会转化成他对自身技术的怀疑。

今天比赛的最后一分钟,双方换上垃圾时间阵容,杨瀚森马上就从湖人的第三中锋科洛科手里搂到一个前板,不过最后没有算到他的身上。

相比让他到G联盟所谓的“适应节奏”“寻找自信”,我认为当下开拓者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轮换第10人、去跟对手的替补阵容对垒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要说“新秀无权选择”这样的话,难道一支球队对新人的培养不应该是双向的努力吗?

老生常谈,杨瀚森现在能做的就是发扬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原始天赋的短板补起来,而球迷们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球队给他创造一个真正从各种意义上都适合他成长的环境。

或者……或许有一天,他就能在第一节那四五分钟的时间里脱胎换骨?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开拓者专区杨瀚森NBA得分超越孙悦
发布于北京阅读 2619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1769212091

· 四川

杨瀚森打不好你搞这些也没流量了,

亮了(76)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紫金复仇者楼主

· 北京

球迷对球员和比赛的认知水平理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看得越多越能看懂球员与球队表现的底层逻辑,这也是避免对原始天赋的忽视、对小样本数据的痴迷这种典型认知错误最有效的方式。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提高自己的这种认知水平,将一切归为主观能动性的范畴,于是出现了经典的对球员私生活、对所谓“精气神”的质疑。或许在这个流量爆炸的时代,经过思考后发出的声音注定会被埋没,但是——“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与支持杨瀚森、支持中国篮球的各位共勉。

亮了(102)
查看回复(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