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当年为什么“自毁王朝”交易哈登,仅仅是因为球队薪资空间不足吗?
10-28 21:181329
0:00
/15:03
开始播放
15分钟
0:0015:03

雷霆当年为什么“自毁王朝”交易哈登,仅仅是因为球队薪资空间不足吗?

avatar
关注

雷霆在2012年夏天将哈登交易至火箭,并不仅仅是因为球队薪资空间不足,而是权衡多方利弊的结果——这笔交易背后,藏着管理层对球员潜力的误判、对奢侈税的忌惮,以及对短期竞争格局的误算,最终成为NBA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赔本买卖”之一。

聚如雷霆,散如星辰!2012年夏天,俄克拉荷马城的空气里还残留着总决赛失利的苦涩——雷霆在总决赛中1-4不敌迈阿密热火,年轻的“雷霆三少”第一次向总冠军发起冲击便铩羽而归。可球队还没来得及从失利中调整,就马上面临下一个更棘手的难题:球队最佳第六人詹姆斯·哈登的续约谈判陷入僵局。

当时的哈登,已是联盟顶级的“第六人”,既能作为替补阵容的核心带队追分,也能在主力下场时稳住局势,是雷霆轮换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环。雷霆管理层起初给出的报价是4年5200万美元,这个数字与哈登团队预期的4年6000万美元存在明显差距,哈登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合同。面对僵局,雷霆并未展现出足够的耐心与诚意,反而将报价小幅提升至4年5600万美元,且只给了哈登1个小时的考虑时间——这种近乎“最后通牒”的方式,让哈登感到既委屈又愤怒,他觉得球队不仅在薪资上“抠门”,更没把他的价值放在眼里。与此同时,休斯顿火箭向哈登伸出了橄榄枝,不仅开出了5年7850万美元的丰厚合同,更承诺让他成为球队的绝对核心,赋予他掌控球权、决定战术的领袖地位。一边是冰冷的“限时报价”,一边是滚烫的“核心承诺”,哈登没有丝毫犹豫,果断收拾行李奔赴休斯顿,开启了自己的“大胡子时代”。

正因为此,很多球迷和媒体都觉得雷霆交易哈登是单纯的“钱的问题”,是球队不愿多花几百万美元留住未来巨星。可事实远不止于此,薪资争议只是导火索,真正让雷霆下定决心交易哈登的,是管理层对他的“潜力否定”与“价值误判”。

一、哈登有能力,但雷霆觉得他的潜力不过如此。

要知道,在2011-12赛季,哈登的表现已迎来爆发式提升,相比于新秀前两个赛季的“替补边缘人”角色,他在这个赛季场均能得到16.8分4.1篮板3.7助攻,投篮命中率49.0%,三分命中率39.0%,两项命中率均创下职业生涯新高,进攻效率高居联盟前列。凭借这样的表现,他毫无悬念地当选了当赛季的最佳第六人,成为联盟中最炙手可热的年轻球员之一。

这还仅仅是常规赛的表现,哈登的高光时刻更集中体现在当赛季的西部决赛——雷霆对阵圣安东尼奥马刺,哈登作为球队的“第三火力点”,场均能贡献18.5分5.5篮板3.7助攻,投篮命中率49.3%,三分命中率更是飙升至60.0%。在系列赛关键战中,他多次在第四节挺身而出,用精准的三分和犀利的突破帮助球队稳住局势,堪称雷霆淘汰马刺、晋级总决赛的“第二大功臣”(第一功臣无疑是杜兰特)。

照此情形发展下去,雷霆不仅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冲击总冠军,哈登也完全有资格在合同到期后获得一份顶薪合同。可谁也没想到,哈登在总决赛的舞台上彻底“掉了链子”,面对热火的铁血防守,他的表现与西决判若两人,5场比赛里有3场得分停留在个位数,场均仅能得到12.4分4.8篮板3.6助攻,投篮命中率暴跌至37.5%,三分命中率也下滑到31.8%,失误却高达2.4次。尤其是在关键的第六场比赛中,他仅得11分且出现4次失误,成为雷霆失利的“背锅侠”之一。

正是这次总决赛的低迷,让雷霆管理层产生了严重的误判,他们认为哈登是“顺风球猛如虎,逆风球软如棉”,抗压能力不足,未来很难成长为能在关键时刻扛着球队前进的超级巨星。更让管理层不满的是,有媒体曝出哈登在总决赛期间频繁出入夜店,训练态度也受到质疑——这一系列因素叠加,让雷霆管理层对哈登的印象急转直下,甚至觉得他不过是“鸡肋一块”。留着吧?担心他未来难堪大用;放走呢?又觉得可惜了他的即战力。

二、哈登很值钱,但雷霆不想为他缴纳奢侈税。

在与哈登谈续约之前,雷霆已经先后与球队的另外三位核心完成了续约,薪资空间早已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凯文·杜兰特,2010年夏天,雷霆提前与杜兰特续约,合同金额为5年8500万美元。后来因NBA劳资协议谈判破裂导致联盟停摆,新劳资协议中新增了“罗斯条款”,杜兰特凭借此前的出色表现成为首位受益于该条款的球员,合同金额增加至5年9400万美元。虽然额外的薪资由联盟承担,但仍会占据雷霆的薪资空间,这让球队的薪资压力雪上加霜。

拉塞尔·威斯布鲁克,2011年夏天,雷霆与威少签下5年8500万美元的续约合同。事实上,威少当时同样满足“罗斯条款”的条件,若启用该条款,他的年薪还能再增加数百万美元。但据当时的报道,威少为了帮助球队留下哈登,主动放弃了启用“罗斯条款”的权利——这份“兄弟情”最终没能留住哈登,也成了后来球迷津津乐道的遗憾。

塞尔吉·伊巴卡,2012年夏天,在与哈登谈续约之前,雷霆率先与伊巴卡完成续约,合同金额为4年4800万美元。伊巴卡当时是联盟顶级的内线防守者,连续两个赛季当选联盟盖帽王,还入选了最佳防守一阵,是雷霆内线的“铜墙铁壁”,在管理层眼中,他的防守价值甚至高于哈登的进攻价值。

肯德里克·帕金斯,2011年3月,雷霆通过交易得到帕金斯,并迅速与他续约,合同金额为4年3480万美元。帕金斯是典型的“蓝领中锋”,进攻能力有限,但身体强壮、防守强硬,曾随凯尔特人夺冠,被雷霆视为“冠军拼图”。

此时的雷霆,薪资总额已接近当时的奢侈税起征点,别说给哈登一份年薪1300万美元的合同,就是给他1000万都得缴纳奢侈税。而在雷霆管理层看来,他们最后给哈登的4年5600万已经算得上“替补球员中的顶薪”——要知道,当时联盟中像马努·吉诺比利、安德鲁·拜纳姆等“实力第六人”的年薪,也不过才勉强达到1000万-1200万美元。所以在雷霆管理层眼中,他们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哈登当时的“价值”就只值这个价。

要说诚意稍显不足的地方,就是雷霆率先续约了伊巴卡,然后才考虑哈登——在NBA,续约顺序往往代表着球队对球员的重视程度,先续约伊巴卡,无疑让哈登觉得自己在球队的地位低于这位内线防守悍将。不过这也怪不得雷霆,毕竟伊巴卡当时的防守作用无可替代,是球队体系的“防守基石”,而哈登的位置与威少存在一定的功能重叠,在管理层看来,舍弃哈登保留伊巴卡,是“保防守、舍进攻”的合理选择。

三、哈登有忠心,但雷霆有交易他的决心。

在续约伊巴卡之后,很多球迷和媒体都认为,雷霆的下一步运作会是清理帕金斯等性价比不高的合同,为续约哈登腾出薪资空间。可谁也没想到,雷霆管理层早已经做好了交易哈登的打算——他们甚至没有尝试过通过清理其他合同来留住哈登,而是直接将哈登摆上了货架。

起初,雷霆与华盛顿奇才接触,希望用哈登交易当时的年轻后卫布拉德利·比尔,但奇才管理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笔交易;随后,雷霆又与多伦多猛龙谈判,想要换取德玛尔·德罗赞,同样遭到拒绝。这两次谈判的失败,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哈登的市场交易行情其实并不算好——联盟其他球队也和雷霆一样,认为哈登只是“优秀的第六人”,而非“未来的超级巨星”,不愿为他付出核心级别的筹码。直到休斯顿火箭“艺高人胆大”,果断抛出了一份极具诚意的报价:用球队核心得分手凯文·马丁、新秀杰里米·兰姆,再加上两个首轮签和一个次轮签,从雷霆手中换来了哈登。这份报价让雷霆管理层眼前一亮,他们认为这笔交易“稳赚不赔”,于是迅速敲定了交易细节。

要说雷霆率先续约伊巴卡还能让人理解,但他们“宁舍哈登不舍帕金斯”的做法,至今仍让很多球迷感到费解——毕竟无论从数据、潜力还是对球队的贡献来看,哈登都比帕金斯强上百倍。行文至此,就不得不提当时联盟的竞争格局:2012年夏天,德怀特·霍华德与奥兰多魔术闹翻,最终通过交易加盟洛杉矶湖人,与科比·布莱恩特、保罗·加索尔和史蒂夫·纳什组成了“湖人F4”。这套阵容纸面上实力雄厚,被视为当年总冠军的最大热门,联盟其他29支球队闻之无不胆寒,雷霆自然也不例外。雷霆管理层认为,未来一两年内,他们在西部季后赛中大概率会与湖人相遇,而帕金斯作为联盟中少数能顶防霍华德的“重型中锋”,是限制霍华德的最佳人选。为了在与湖人的潜在对决中占据优势,雷霆最终选择了舍弃哈登,保留帕金斯——这种“为了短期对位优势,牺牲长期核心潜力”的决策,也成了雷霆管理层一生的遗憾。

哈登有大才,雷霆交易他是赚是亏?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下有着截然不同的结论。

就现在的发展情形来看,雷霆肯定是亏了,而且亏大了,亏到“姥姥家”去了。哈登刚到火箭的前两场比赛,就分别砍下45分和41分,用连续两场40+的表现震惊了整个联盟,迅速证明了自己的核心实力。随后的几个赛季里,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11次入选全明星,8次入选最佳阵容(其中6次一阵),3次当选得分王,2次当选助攻王,2017-18赛季更是以场均30.4分的表现斩获常规赛MVP,成为联盟中最具统治力的得分手之一。他的“魔球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NBA的进攻潮流,他的后撤步三分成了联盟标志性的进攻动作,他也一步步成长为历史前五的得分后卫,与乔丹、科比、韦德等传奇球星并肩。

而雷霆呢?在交易哈登之后,虽然杜兰特和威少仍能带领球队保持竞争力,多次打进西部决赛,但始终无法再触碰到总决赛的地板。2016年夏天,杜兰特在雷霆再次失利后选择加盟勇士,彻底打破了“雷霆三少”的夺冠梦;2019年夏天,威少也被交易至火箭,与哈登重逢——曾经的“雷霆三少”彻底散伙。不到10年的时间里,雷霆从一支常年冲击总冠军的顶级强队,沦为了依靠选秀重建的鱼腩球队,而这一切的转折点,正是2012年夏天交易哈登的决定。

当然,感慨唏嘘之余,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雷霆管理层的选秀眼光和运作能力,他们在送走“旧三少”杜兰特、威少和哈登后又迎来了“新三少”亚历山大、切特和杰伦·威廉姆斯,并一举夺得2024-25赛季的总冠军,实现了华丽逆袭,只可惜一切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而这一次,雷霆再没有“自毁王朝”,他们果断为“新三少”奉上超级顶薪,迈步向卫冕冠军、三连冠发起冲击。

话说回来,其实从当时交易本身来说,雷霆一点不亏,他们甚至觉得有点小赚。凯文·马丁作为当时联盟的“顶级得分手”,职业生涯场均能得到17.4分,加盟雷霆后,他迅速填补了哈登离开后替补阵容的得分空缺,场均能贡献14.0分,成为雷霆轮换中的重要一环;杰里米·兰姆当时被视为“潜力新秀”,拥有出色的身体天赋和投篮手感,雷霆管理层对他寄予厚望;再加上两个首轮签和一个次轮签,在当时看来,能从火箭换来这样一套“即战力+潜力+选秀权”的筹码,已经是非常划算的交易了——雷霆管理层甚至认为,他们用一个“有争议的第六人”,换来了一套能帮助球队继续冲击总冠军的“拼图”。

浅浅总结一下,雷霆交易哈登这笔生意,现在看来肯定是亏本的买卖,人们也纷纷对球队管理层“舍大就小”的抠门做法嗤之以鼻,更嘲笑其“抠门到最后一无所有”。但细细想来,也不过尔尔——篮球世界里没有“如果”,我们无法确定雷霆留下哈登就一定能夺冠,毕竟球队后续的磨合、伤病、薪资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但可以确定的是,雷霆放走哈登,却意外成全了一位超级巨星——让哈登摆脱了“第六人”的标签,成长为影响联盟格局的历史级球员。或许,这就是NBA的魅力:有些决策在当时看似合理,却在时间的检验下,成为了永恒的遗憾;有些球员在离开后,反而能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湿乎乎的话题篮球类热门播客
发布于辽宁阅读 7311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二级拉胯主治医师

· 北京

“顺风球猛如虎,逆风球软如棉”,貌似也没说错

亮了(405)
查看回复(1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ID太长小黑子举报困难

· 江苏
二级拉胯主治医师“顺风球猛如虎,逆风球软如棉”,貌似也没说错收起

那年季后赛的X因素确实是哈登 轮换阵容没有能对的上他的 科比采访中也提到过 他们对不上哈登这点。 他跟杜兰特威少同时在场的时候雷霆有三个能持球发起进攻并高效终结的人……老马刺就是活活被他们冲垮的 至于总决赛的迷失,一是火热的迈阿密女郎,另外一个就是热火的针对性布置了,进攻端轮流去消耗哈登,哈登防守端消耗殆尽,进攻端彻底迷失

亮了(124)
查看回复(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