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板]媒体人:国家队病了CBA就得吃药,这是我看CBA最大的感悟

关注

虎扑11月02日讯 近日,媒体人付政浩发文谈到了对CBA规则的看法。

他表示:国家队病了,CBA就得吃药。这是我看CBA联赛最大的感悟。

原文如下:

国家队病了,CBA就得吃药。这是我看CBA联赛最大的感悟。CBA成立这30年来,CBA除了要给国家队备战让路外,只要国家队成绩不及预期,那CBA就会迎来规则改革。如今中国篮协决心让CBA新赛季单节从12分钟缩短为10分钟,其实也是国家队连续无缘奥运会的应对举措。

2023年中国男篮在男篮世界杯铩羽而归,时任中国男篮主帅乔尔杰维奇就提出,CBA应全面对接FIBA规则,CBA单节时长应该缩短为10分钟。篮协内部关于“CBA应将时长从48分钟缩短至40分钟、单节从12分钟改为10分钟”以及CBA应该全面放开外援的探讨也就此展开。篮协内部也有不同看法。

姚明在2024年年初接受咪咕采访时,就被问及CBA应否将单节时长缩短至10分钟,姚明当时用反问的方式来暗示,其实FIBA过去20年在规则层面不断向NBA靠拢,并调侃说FIBA过两年说不定单节时长会增至12分钟,如果CBA现在贸然改成10分钟,届时就尴尬了。而随着姚明请辞,CBA规则开始了大调整。

于是,上赛季的CBA改为外援四节七人次,CBA俱乐部杯改为单节10分钟+外援四节八人次,如今中国篮协正式决定要让CBA联赛的单节时间缩短为10分钟,同时意图效仿新西兰篮球联赛的Rapid league在CBA比赛后面增加一个专门让年轻球员打的“第五节”。

CBA联赛如何调整规则,前些年是CBA股东大会来表决,毕竟在2017年篮协授予CBA公司十年的运营权,其中就包括了竞赛权。但这几年早已无人再提CBA管办分离一事,篮协逐渐恢复了对CBA的全面管理,这些规则直接传达给CBA各俱乐部即可。

单说CBA每节改回10分钟这个事儿,CBA各家俱乐部有的赞同,有的也只能私下犯嘀咕,而且这个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竞赛层面CBA教练们习惯的阵容轮换长度、商务开发层面的版权和赞助收入都可能因此缩水。虽然所谓的“第五节”提议能够弥补比赛总时长,但“第五节”一帮年轻球员的比赛观感又能好到哪去?

CBA从1995年创立至今,赛制是经常变动,升降级、季后赛打两场算小分、外援倒摘牌、南北分区、必须使用一节全场紧逼……规则变化繁多。

单说CBA时长的变动,我就经历过多个版本:最早CBA是上、下半场各20分钟,每回合是30秒。1998年决定效仿NBA,改成四节每节12分钟赛制。每回合则缩短至25秒,此后CBA继续调整赛制,每节的时长、暂停、每回合24秒、节间休息时长都尽量向NBA看齐,原因就是我们要打造“世界第二大职业篮球联赛”(这个称呼见仁见智吧),要通过拉长转播时长、提升赞助商曝光率来提升CBA的商业价值。2005年开始,李元伟主任任内正式取消升降级,CBA努力向NBA看齐。

关于CBA规则调整,我的个人体会就是,只要国家队成绩有起伏,或者篮协换领导,CBA就要进行新手术。我最早意识到这点,是2002年亚运会男篮兵败釜山、被韩国男篮用全场紧逼上演逆转,于是篮协一拍脑袋就给CBA加了条“必须打一节全场紧逼”的奇葩规定。

这些年,我曾多次写过类似“国家队病了,就得让CBA吃药(手术)”主题的文章,早就对CBA规则频繁调整早已无感,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不是我丧失了探索和创新的好奇心或驱动力,而是早已看透,国家队的问题根本不是靠CBA打什么赛制就能解决的。这些年篮协历届领导都祭出了各自的改革理念,CBA几乎是两年一小改、四年一大改,但有几个规则调整是真能赋能国家队的呢?

CBA最应该改善的不是什么赛制,而是严抓各队的训练强度,国手们只要从国家队回到俱乐部,训练量和比赛状态就会下滑,俱乐部日常管理太多松懈。

国家队病了,职业联赛立时就得吃药,这本应是我们的体制管理优势。CBA联赛需要为大局服务,篮协这初衷也不难理解。国人最看重的还是国家队成绩,没有国家队成绩做支撑,CBA联赛的口碑和影响力又能好到哪去呢?但CBA作为一个已经创立30年的联赛,居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赛制,对于一个竞赛产品自身而言无疑是不妥的,无论是招商还是联赛推广都增加了困难。

来源:微博

发布于上海阅读 7295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伍豪M

· 广东

增加第5节,就是一个篮球届的笑话!

亮了(625)
查看回复(1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liker

· 河南

多少年了,越来越奇葩,多少年了,越来越拉胯,多少年了,越来越不职业...

亮了(297)
查看回复(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