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73胜勇士总决赛3-1领先为什么最终没能夺冠?
对于金州勇士而言,15-16赛季的73胜总亚军,从来都不是一段可以坦然回望的过往。它像一根淬了遗憾的刺,深深扎在球队的荣誉簿与每一位亲历者的心里,本就痛得辗转难眠,却还要在往后的岁月里,被无数次提及、复盘、调侃,仿佛一次次被人轻轻拔出,再狠狠扎回原处,提醒着他们那场距离完美仅一步之遥,却最终摔得粉身碎骨的征程。
15-16赛季,注定是镌刻在勇士队史乃至NBA历史丰碑上的一季,甚至可以说是勇士建队以来的巅峰绝唱。整个常规赛82场对决,这支由史蒂夫·科尔执掌教鞭、斯蒂芬·库里领衔的金州铁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豪取73胜9负的傲人战绩。这一数据不仅以一胜之差,打破了“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领衔的芝加哥公牛在95-96赛季创下的72胜10负的历史纪录,更成为NBA联盟七十余年历史中,唯一一支常规赛胜场突破73场的球队。这份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世即便有球队能复刻,也会因担心竭泽而渔和重蹈覆辙选择放弃。没错,我说的就是本赛季的俄克拉荷马雷霆。
彼时的勇士,由库里、汤普森、格林、伊戈达拉、巴恩斯组成的“死亡五小”阵容,堪称联盟攻防体系的极致范本。进攻端,他们用无球跑动、传切配合编织出密不透风的进攻网络,球的转移宛若行云流水,三分球更是精准如制导导弹,常常一节就建立两位数领先;防守端,他们凭借快速的轮转、顽强的贴防与精准的预判,构筑起一道看似矮小却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让联盟其他29支球队闻风丧胆,甚至不少球队在面对勇士时,尚未开赛便先怯了三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常规赛统治力拉满、被外界视为“宇宙勇”雏形的超级强队,却在总决赛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被逆转大戏。在大比分3-1领先克利夫兰骑士的绝对优势下,最终连输三场,与总冠军奖杯擦肩而过。这场失利的背后,绝非一句“运气不好”或“实力不济”所能概括,而是战术消耗、阵容短板、临场变故与对手爆发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
其实,15-16赛季初期乃至中期的勇士,对于打破公牛的“72胜10负”纪录并无执念。即便他们开赛便打出一波震撼联盟的24连胜。即便2016年2月28日,勇士客场击败雷霆,库里用一记近乎压哨的超远三分准绝杀,将球队的士气推向了顶峰。勇士全队上下的核心目标依旧清晰:卫冕总冠军。毕竟,对于一支志在建立王朝的球队而言,总冠军才是衡量赛季成功的唯一标尺,而常规赛纪录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点缀。
然而,随着赛季进入后期,当勇士的胜场数一路飙升,距离公牛的纪录越来越近时,球队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当常规赛还剩10场时,勇士的战绩已经来到65胜7负,打破72胜纪录的可能性变得触手可及。对于任何一支球队而言,这样的历史机遇都堪称可遇不可求。更重要的是,当时整个联盟乃至全世界的球迷、媒体都在为他们造势,“总冠军每年都有,但73胜只有一次”的声音不绝于耳,铺天盖地的赞誉与期待,渐渐模糊了球队最初的目标。加之勇士彼时确实拥有碾压联盟的硬实力,常规赛面对绝大多数球队都能轻松取胜,这种绝对的自信,最终让他们下定决心——向73胜的历史纪录发起冲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教练科尔开始调整轮换策略,库里、汤普森、格林等核心球员的出场时间大幅增加。常规赛最后10场,库里场均出场时间达到36.0分钟,比赛季平均高出1.8分钟;汤普森场均出场35.1分钟,格林场均出场35.8分钟,均超过当赛季的平均水准。最终,勇士在常规赛最后一场击败孟菲斯灰熊,以73胜9负的战绩完美收官,如愿将历史纪录揽入怀中。但这份荣耀的背后,是球员们被过度透支的体能与暗藏的伤病隐患。库里的脚踝旧伤隐隐作痛,汤普森的膝盖出现轻微劳损,格林的腰背也因高强度防守出现不适。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为他们季后赛的征程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由库里、汤普森、格林、伊戈达拉、巴恩斯组成的“死亡五小”,在15-16赛季的常规赛里,几乎达到了“无人可挡”的境界。这套阵容平均身高不足2米,却凭借极致的速度、精准的投射、默契的传切与顽强的防守,在球场上臻入化境。进攻端,库里的超远三分、汤普森的无球跑动接球即射、格林的组织串联、伊戈达拉的快攻反击、巴恩斯的定点投射,形成了一套无缝衔接的进攻体系,常常三节就建立20+的领先优势,让比赛提前进入“垃圾时间”,球员们得以提前打卡下班;防守端,他们凭借快速的轮转补位,将“小个子防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格林的内线顶防、伊戈达拉的侧翼抢断、汤普森的追防,让对手的进攻屡屡陷入停滞。常规赛期间,“死亡五小”在场时,勇士每百回合净胜分高达40.2分,堪称联盟历史级别的“杀招”。
然而,常规赛的统治力,终究不能完全等同于季后赛的竞争力。当比赛进入强度更高、防守更凶悍、容错率更低的季后赛,勇士“死亡五小”的弱点开始被对手无限放大。“内线高度不足”与“缺少稳定单打强点”这两个看似不显眼的短板,分别在西部决赛对阵雷霆,以及总决赛对阵骑士时,被对手死死抓住,最终成为压垮勇士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说“内线高度不足”的短板。当时的雷霆,拥有亚当斯与“软特”组成的“双塔阵容”。亚当斯身高2米13,擅长篮板保护与内线卡位;“软特”身高2米11,具备极强的内线终结能力与篮板嗅觉。面对勇士“死亡五小”的小个子内线,雷霆的双塔战术几乎形成了“降维打击”。加之杜兰特、威少、伊巴卡和罗伯森同样拼抢积极,西部决赛前四场,雷霆场均抢下48.5个篮板,比勇士多出7.8个,其中前场篮板更是以14.0个对8.5个形成碾压;而在赢下的三场比赛中,雷霆场均抢下51.5个篮板,其中前场篮板14.8个;场均净胜勇士篮板10.5个,其中前场篮板净胜7.3个。
正所谓“控制住了篮板,就控制住了比赛”,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雷霆在前四场以3-1的大比分拿到赛点,将勇士逼入了悬崖边缘。若不是第六场汤普森的“天神下凡”,全场命中11记三分,狂砍41分。以及裁判在关键回合的判罚偏向,格林的“踢蛋”动作未被公正吹罚,勇士很可能连总决赛的大门都无法触及。
再看“缺少稳定单打强点”的致命短板。“死亡五小”虽强,但整套阵容中,真正具备高强度对抗下稳定单打能力的,唯有库里一人。汤普森擅长无球接球投射,一旦被针对性防守便难以发挥;格林的优势在于组织与防守,单打终结能力有限;伊戈达拉更偏向于防守与快攻,阵地战单打并非强项;巴恩斯则是典型的功能型球员,定点投射还行,但自主进攻能力薄弱。然而,库里受限于1米91的身高与相对瘦弱的身体素质,在季后赛高强度的防守下,很容易被对手针对性限制。
尤其是在总决赛中,骑士主教练泰伦卢祭出了“德拉维多瓦死缠烂打”的防守策略。让身高1米93、身体素质强悍、防守态度顽强的德拉维多瓦,全场一对一贴防库里,从库里接球前就开始消耗,利用身体对抗打乱库里的节奏,甚至不惜用“犯规战术”来阻止库里的投射。在这样的防守下,库里的发挥大打折扣。总决赛七场下来,库里场均仅能得到22.6分4.9篮板3.7助攻,投篮命中率为40.3%,三分命中率40.5%,相比常规赛场均30.1分5.4篮板6.7助攻、投篮命中率50.4%、三分命中率45.4%的巅峰表现,下滑幅度堪称“断崖式”。
更致命的是,库里作为“死亡五小”的绝对核心,一旦他被锁死,勇士的整个进攻体系便会陷入瘫痪。球的转移变得滞涩,传切配合难以展开,其他球员只能陷入“单打独斗”的困境,最终只能坐以待毙。也正是因为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短板,勇士管理层在赛季结束后,才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招募杜兰特。这位联盟顶级的单打强点,正是为了弥补“死亡五小”的致命短板,为球队的夺冠之路补上“最后一块拼图”。
即便勇士的短板已经被骑士看破,但凭借着常规赛73胜积累的深厚实力与季后赛的磨合,他们在总决赛的前四场依旧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力。第一场,勇士全队多点开花,七人得分上双,以104-89轻松取胜;第二场,勇士凭借格林的28分7篮板5助攻,以110-77大胜骑士33分;第三场,骑士凭借詹姆斯的32分11篮板6助攻扳回一城;第四场,勇士再次发力,以108-97击败骑士,将大比分改写为3-1,夺冠几乎只剩下时间问题。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勇士将轻松夺冠,用总冠军为73胜的赛季画上完美句号时,意外却在第四场比赛的关键时刻悄然来袭。距离第四场比赛结束还剩2分53秒时,勇士以96-86领先骑士10分,比赛几乎失去悬念。然而,就在此时,场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詹姆斯在一次防守回合中先是撂倒了格林,随即又从格林的头顶上跨了过去,格林被激怒,起身时用手甩向了詹姆斯的裆部。这一幕被裁判抓了个正着。虽然这次冲突的起因是詹姆斯的“跨人”动作,但根据规则,格林的“袭裆”动作属于恶意犯规范畴。更致命的是,这次恶犯之后,格林的恶意犯规次数刚好达标,导致第五场被自动禁赛。
缺少了格林这位“死亡五小”的防守核心与组织枢纽,勇士的内线防守彻底陷入崩溃。第五场比赛,骑士凭借詹姆斯的41分16篮板7助攻,以及欧文的41分6助攻,以112-97大胜勇士。格林的禁赛,不仅让勇士失去了一位核心球员,更打乱了球队的战术体系与节奏,间接“卧底”帮助骑士扳回一城,也为骑士后续的逆转埋下了伏笔。
不得不说,在这场决定总冠军归属的关键系列赛中,裁判的这次判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系列赛的走势。这一次,幸运女神没有站在勇士这边,裁判的选择,终究还是偏向了骑士。
作为“克城之子”,詹姆斯承载着整个克利夫兰的希望。在此之前,这座城市已经52年没有染指过总冠军,所有人都期待着詹姆斯能为家乡带来一座奥布莱恩金杯。15-16赛季的总决赛,在球队大比分1-3落后的绝境下,詹姆斯彻底爆发,逼出了职业生涯中“最强的自己”,用一己之力带领骑士完成了NBA历史上最伟大的逆转。
整个总决赛系列赛,詹姆斯的表现堪称“封神级别”。七场比赛,他场均轰下29.7分11.3篮板8.9助攻2.6抢断2.3盖帽。这五项数据不仅全部位列骑士全队第一,更是超过了勇士与骑士两队所有球员,成为总决赛历史上首位五项数据均领跑双方球员的球员。尤其是在关键的第六场与第七场,詹姆斯的表现更是震撼了整个联盟。第六场,他狂砍41分8篮板11助攻4抢断3盖帽,带领骑士以115-101击败勇士,将系列赛拖入抢七;第七场,他更是在攻防两端都打出了统治级表现,全场贡献27分11篮板11助攻2抢断3盖帽,成为总决赛历史上第二位在抢七大战中拿到三双的球员。首位是1968-69赛季的“logo男”杰里·韦斯特,在“黄绿大战”的抢七中砍下42分13篮板12助攻,虽最终未能成功夺冠,仍加冕NBA史上唯一败方FMVP。
而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抢七大战最后1分50秒的“惊天盖帽”。当时勇士的伊戈达拉在快攻中接库里传球,准备上篮得分,就在球即将入网的瞬间,詹姆斯从后方全速冲刺赶来,高高跃起,一记结结实实的盖帽将球扇出界外。这一记盖帽,不仅阻止了勇士的得分,更彻底击碎了勇士的士气,被后世称为“世纪之帽”,成为NBA总决赛历史上最经典的瞬间之一。
除了詹姆斯的超神表现,骑士的其他球员也在逆境中爆发。欧文在第七场最后53秒,面对库里的防守,命中了一记致命三分,将比分改写为92-89,为骑士锁定胜局;德拉维多瓦虽然进攻端表现一般,但他在防守端对库里的“死缠烂打”,成为限制库里的关键;JR·史密斯场均命中2.3记三分球,成为球队的“奇兵”;特里斯坦·汤普森则凭借强悍的篮板保护,场均贡献10.2分10.1篮板的两双数据,第六战更是砍下15分16篮板,为詹姆斯分担了内线压力。
反观勇士,在第五场格林禁赛后,球队的战术体系彻底混乱,库里被德拉维多瓦限制得难以发挥,汤普森的手感时好时坏,巴恩斯在关键时刻屡屡错失空位投篮,第七场最后时刻的空位三分不进,成为勇士失利的直接原因之一,“死亡五小”的统治力荡然无存。面对全员爆发、众志成城的骑士,勇士的失利,其实一点也不冤。
73胜没能成功夺冠,对于勇士而言,固然是职业生涯中最深刻的遗憾;73胜总亚军被无数人调侃为“NBA历史最大笑话”,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固然让人心有不甘。但这段经历,对于勇士而言,并非全是坏事情。它像一面镜子,让勇士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它像一次磨砺,让勇士的球员们在挫折中学会了成长与坚韧。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因为73胜总亚军的遗憾,才让勇士管理层下定决心升级阵容,也让杜兰特看到了勇士的潜力与诚意。2016年夏天,杜兰特毅然加盟勇士,与库里、汤普森、格林组成了“四巨头”阵容。杜兰特的加盟,不仅弥补了勇士“缺少单打强点”与“内线高度不足”的短板,更让勇士的攻防体系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后的两个赛季,勇士连续夺得总冠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时代”。
如今再回望15-16赛季的73胜总亚军,它早已不仅仅是一根只会带来疼痛的刺,更是一段充满遗憾却又无比珍贵的记忆。它见证了勇士的巅峰,也见证了勇士的低谷;它让勇士尝到了失败的苦涩,也让勇士收获了成长的喜悦。正是这段经历,才让后来的勇士更加成熟、更加坚韧,最终在NBA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单场两分防守回合被拿下
· 安徽没毛病,不然骑士打雷霆了

刘宇政
· 广东跟詹姆斯比数据的时候你又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