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工地·译】30件事,带你回顾大卫-斯特恩的30年任期

avatar
关注

当大卫-斯特恩于今年2月1日正式退休时,他已经正好在NBA总裁这个职位上待了30年了。想要用一篇简短的文章来对他的任期进行评述真的很难,于是我们决定试着挑选出30件事,来作为对斯特恩的工作、以及整个NBA过去3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这30件事中,既有佳话,也有丑闻。对于斯特恩所做的一切,每个人都可以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但在他即将卸任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从全局的角度考量,给予他充分的肯定。


魔鸟双雄在总决赛中的初次会面(1984年5月~6月)

 1984年2月1日,斯特恩正式就任NBA总裁。四个月之后,人们梦想中的对阵——湖人和凯尔特人在总决赛中相遇——成为了现实。这是继1979年NCAA总决赛之后,魔术师约翰逊和拉里-伯德第一次在NBA的季后赛中相遇。这也是他们俩在总决赛里三次交锋中的第一次。在这一年之前,他们都已经品尝过了总冠军的滋味,但是这一次的总决赛,又重新点燃了凯尔特人和湖人之间死敌的火焰——要知道从60年代到那时,两队已先后六次在总决赛中相遇——而且这一系列赛还坚定了斯特恩“通过球星来建设联盟”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精彩的系列赛,双方鏖战了整整七场。最终,依靠塞德里克-马克斯韦尔在第七场打出的自己生涯最佳总决赛表现[译注1],凯尔特人笑到了最后。这次黄绿双方在总决赛中的碰面其实有些偶然,但它对斯特恩的任期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译注1]在1984年总决赛的第7场中,塞德里克-马克斯韦尔全场10投5中(全为2分球),罚球17罚14中,一共砍下了24分,还有8个篮板、8个助攻、2个抢断、1个盖帽,帮助凯尔特人111比102在主场夺冠。而当年总决赛中,算上第7场,他的场均数据也只有13分4.8篮板3.2助攻0.7抢断0.3盖帽而已。


 
 

工资帽的引入(1984年)

现如今,如果你对工资帽制度所知无几的话,那你很难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NBA球迷。很多球队里,都有专人全职负责去深入研究这复杂的工资帽制度。而在1984年,事情可要比现在简单得多。在斯特恩正式掌权的第一个完整赛季开始前,NBA给各支球队设定了360万美元的薪金上限,但这并不是硬性的、不可突破的。那时候的工资帽制度允许各种特例的存在,允许哪怕是在超出了薪金上限的那些球队,仍然可以保留他们的核心球员,并且得到进一步补强。这些特例之一,便是所谓的拉里-伯德特例,它使得母队可以为留住本队的自由球员而突破薪金上限。为什么将这一特例以伯德的名字命名呢?因为凯尔特人队是第一支使用这一特例的球队。不过1984年的工资帽制度还没有引入对单个球员年薪上限的规定,与此相关的规定直到整整15年之后才出现。(顺便说一句,2013-14赛季的工资帽为5860万美元。)


充斥着“冷冻信封”疑云的乐透抽签(1985年5月12日)

1985年是一次选秀大年,而鉴于休斯顿火箭队在1983-94赛季靠摆烂最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状元签,联盟十分担心各支球队会争相摆烂,以便增大自己得到乔治城大学统治级中锋帕特里克-尤因的概率。为了应对如此情形,联盟出台了乐透抽签规则,使得战绩最差的7支球队都有可能抽到状元签(在过去,只有东西部垫底的两支球队有可能拿到状元签)。在耗时了很久的电视直播现场,斯特恩从箱子中抽出了纽约尼克斯队的信封。由于斯特恩在纽约有着广泛的人脉,而且联盟很显然地希望能全美媒体最发达的城市出现一支强队,关于这一次选秀的阴谋论观点瞬间尘嚣甚上。事实上,在乐透抽签的现场就有人当面质疑斯特恩。对此,斯特恩如此回答:“如果人们觉得(这次乐透抽签是有猫腻的),那么只要他们能拼对我们(NBA)的名字,这就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说明人们在关注着NBA。这好极了。”

在种种质疑声音之中,看上去最可信的说法是NBA官方在抽签开始前,将尼克斯队的信封放进了冰箱里——这样当斯特恩把手伸入箱子时,他就可以很轻松地分辨出来。NBA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阴谋论,而这“冷冻信封”这一阴谋论却是人们最为相信的。斯特恩的出面回应并没有消除人们的质疑。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当时抽签现场的Zapruder影片[译注2]

[译注2]在1963年11月22日的肯尼迪遇刺现场,一名叫Abraham Zapruder的市民用自己的家用摄像机拍下了肯尼迪遭遇刺杀的全过程。虽然它不是当时现场唯一的影像资料,但却是最为完整的。它在随后华伦委员会(为调查此次刺杀事件而专门成立的)的听证会以及后续调查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历史上被研究最多的影片之一。现如今,“Zapruder影片”往往用来指代记录某些事件现场的最为完整、包含了最多信息的视频资料。


将迈克尔-雷-理查德森逐出联盟(1986年2月25日)

联盟引入乐透抽签制度的原因之一,便是希望借此转移媒体们对NBA毒品丑闻的关注。据说,在当时的NBA里,球员们不光酗酒成性,还滥用可卡因。1985-86赛季,斯特恩代表联盟官方,就可卡因的风靡做出了非常强硬的表态:他将三次未通过毒品检测的全明星球员迈克尔-雷-理查德森终生禁赛。在这之前,联盟因未帮助球员摆脱毒瘾以及长久未就毒品的滥用予以镇*压而广受批评。但这并没有使NBA再也不与毒品扯上干系——几个月之后,凯尔特人选中的榜眼秀伦-拜亚斯由于可卡因吸食过度身亡;八十年代后期,菲尼克斯太阳队因为毒品丑闻而分崩离析;而到了21世纪,“鸟人”克里斯-安德森也因使用毒品而遭到禁赛——但不管怎么说,将理查德森终生禁赛的决定,是斯特恩在禁毒这件事上最为严肃的表态。这之后,由于许多球员因使用大*麻遭到拘捕或是传讯,联盟决定将大*麻也列入禁品清单。


联盟大扩军(1987年4月22日)

魔术师、伯德和迈克尔-乔丹将联盟变得前所未有的受欢迎,斯特恩也寻求着对新市场的开发。1987年初,NBA迎来了四支新军。这其中,迈阿密热火、夏洛特黄蜂和奥兰多魔术三支球队坐落在东南方,而第四支球队,森林狼队,将NBA比赛又一次地带回了明尼苏达,填补了数十年前湖人队搬迁所留下的空缺[译注3]。这次扩军使得联盟的球队数增加到了27支。时至今日,迈阿密热火队已经赢得了三座总冠军奖杯,奥兰多魔术队已经三次打进了总决赛,不过森林狼队和黄蜂队(现在的鹈鹕队)还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

[译注3]洛杉矶湖人队的前身是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Minneapolis Lakers),他们于1960年搬到了洛杉矶,并改名为洛杉矶湖人队。


TNT开始转播NBA比赛(1988年)

在斯特恩上台后不久,他便与特纳电视网(Turner Broadcasting,后改名为Turner Network Television,缩写为TNT)达成了转播协议。自从TNT于1988年开始每周转播多场NBA比赛后,它就成为了同NBA合作最为密切的电视台,双方的合作一直持续到了今天。TNT不光有很多大名鼎鼎的解说员(包括Marv Albert在内)和分析员,还推出了一档曾获得过艾美奖的Inside the NBA栏目。现如今,TNT拥有全明星周末主要赛事的转播权,并与ESPN和ABC一同分享NBA季后赛的转播权。联盟下任总裁亚当-席尔瓦上任后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与电视台达成一份新的转播协议,让我们一起看看,在没有了斯特恩之后,NBA与Turner的长久的合作是否会继续下去吧。


魔术师约翰逊宣布感染HIV(1991年11月7日)

也许,在NBA的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瞬间,能比广受欢迎的湖人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公开宣布自己感染HIV并就此退役来得更为令人震撼了。当约翰逊做出这份声明时,斯特恩就一直站在他的身旁。就提升公众对艾滋病毒的防范意识以及加强安全教育而言,魔术师这番声明掀起的波澜,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宣传活动。而在球迷们又将约翰逊选入了1992年全明星赛后,斯特恩不顾少数几名球员的反对,力排众议邀请魔术师上场。最终,魔术师捧起了那年全明星赛的MVP奖杯。在当时那个时代,斯特恩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真的很大胆;不过历史最终证明,他做了正确的选择。



梦之队(1992年夏天)

斯特恩和NBA并不是组建梦之队的推动者。事实上,美国篮协还曾经投票反对NBA球员征战奥运会。但是奥运会上的其他参赛国都非常希望美国队能让他们最好的球员去参赛,所以NBA选择了顺水推舟,做个人情。1992年,斯特恩和美国篮协的领导者们一起,组建了一支集结了众多NBA全明星球员的球队,取代了1988年那支夺得铜牌的美国队。

之后发生了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梦之队让整个世界都为之疯狂,也毫无悬念地全胜夺金。在那次奥运会之旅中,迈克尔-乔丹是标题人物,但是斯科蒂-皮蓬仗着锁死对手的防守宣称自己是球队的大明星,而查尔斯-巴克利则显得前所未有的充满话题性和魅力十足。

现在的NBA中,整整一代来自欧洲、亚洲、南美和非洲的球员都将1992年的奥运会视作对自己篮球生涯的启蒙。那支梦之队至今也还是美国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那以后,NBA球队老板们开始对球队中的老将们出战国际比赛而显得不安;而有的时候,NBA也会只让年轻球员们去出战奥运会或是篮球世界杯。


迈克尔-乔丹的第一次退役(1993年10月6日)

在完成了三连冠之后,30岁的迈克尔-乔丹宣布退役。这对斯特恩所打造的以球星为本的NBA来说,是一记非常沉重的打击,也给联盟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阴谋论者从“乔丹喜欢赌博”出发,猜测他的这次退役实际上是斯特恩对他的秘密禁赛。不过,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这一说法。随着失去乔丹的芝加哥公牛队在1993-94赛季没能杀出东部,NBA总决赛的收视率出现了大幅下跌。于白袜队在棒球小联盟中的球队打了两年球后,1994-95赛季末,乔丹又重新回到了NBA的赛场。复出之后的篮球之神又完成了一次三连冠,将整个90年代冠以了“乔丹时代”一称。如果他的第一次退役真的是斯特恩对他的秘密禁赛,那么当斯特恩意识到失去乔丹造成的巨大损失后,他一定是在第一时间就解除了禁赛的处罚。



德里克-哈勃和乔-乔-英格利什的跳椅大战(1994年5月13日)

如同他任期中其他很多重大事件一样,这一次跳椅大战发生时,斯特恩也是现场,见证了它的发生。1994年东部季后赛半决赛第3场,纽约尼克斯队的德里克-哈勃和芝加哥公牛队的乔-乔-英格利什就在斯特恩的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场跳椅大战。(负责当场比赛转播的NBC电视台拍到了一个很经典的镜头:斯特恩惊恐地站在那儿,看着仅仅几码外的一片混乱。)这场乱战的直接后果是一条新规则的出炉:当场上发生冲突时,任何一名替补球员都不得离开板凳进入场内,否则将会被自动禁赛一场。这条规则最著名的运用,要数在1997年的纽约尼克斯队和2007年的菲尼克斯太阳队身上。1997年东部季后赛半决赛,尼克斯对阵热火的系列赛里,由于第5场中尼克斯队有4名球员在冲突时离开了板凳,他们都被处以了禁赛一场的处罚,而且还分成了两场[译注4]。于是,阵容不整的尼克斯最终以34的比分输掉了那个系列赛。而整整十年之后,这条规则又一次发挥了巨大作用。在2007年的西部季后赛半决赛中,罗伯特-霍里一肘将史蒂夫-纳什打到了计分台前。看见队友被如此欺凌,阿玛雷-斯塔德迈尔和伯瑞斯-迪奥立即起身离开了板凳……事后,斯塔德迈尔和迪奥被禁赛1场,从而错过了系列赛的第5场。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拿下了天王山之战,并最终以42的比分取得了系列赛的胜利。但是很多人都认为,从比赛的激烈程度来说,这轮系列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总决赛[译注5]。(马刺队当年最终夺冠。)

[译注4]当年东部半决赛前四场结束后,纽约尼克斯以3比1领先迈阿密热火队。第5场还剩1分53秒时,热火队握有领先优势,蒂姆-哈达威走上了罚球线。尼克斯后卫查理-沃德和热火大前锋PJ-布朗在卡位时起了争执,布朗一把将沃德扔在地上,一场混战就此爆发。当时参与打架的除了布朗和沃德外,还有尼克斯队的约翰-斯塔克斯(从板凳席上跳入场内),三人都被现场裁判予以了当场驱逐。而混战期间,尼克斯队的帕特里克-尤因、阿兰-休斯顿和拉里·约翰逊也离开了替补席,走进了球场。赛后,联盟公布了如下的处罚措施:热火队这边,PJ-布朗停赛2场;尼克斯队这边,尤因、休斯顿、约翰逊、斯塔克斯、沃德各停赛1场。由于尼克斯禁赛的人太多,联盟决定将禁赛处罚分成两场执行:尤因、休斯顿和沃德第6场禁赛,而约翰逊和斯塔克斯第7场禁赛。最终热火队成功以4比3翻盘。自从那年开始,尼克斯与热火连续四年在季后赛中相遇,而且热火队全部拥有主场优势。但除了1997年这次外,其余三年都是尼克斯取得了胜利(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第一轮第4场中,约翰逊和莫宁又打了一架)。这便是热火与尼克斯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仇的开始。

[译注5]当年总决赛中,马刺队以4比0的总比分横扫克利夫兰骑士夺冠。虽然四场比赛里,骑士队一共只输了24分,其中后两场分别只输了3分和1分,但是大部分评论员都认为,骑士队能战胜活塞队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他们不是一支具备总决赛实力的球队。至少,他们给马刺造成的麻烦,还远比不上那年的太阳。


开始对新秀的年薪做出限制(1995年9月12日)

1995年,NBA就几乎陷入了第一次停摆。事实上,从那年的7月1日开始,球队老板们与球员们之间的关系就正式宣告破裂,不过球员工会在9月中旬与老板们达成了协议,不光保全了常规赛季,就连季前赛也一场未少。双方达成的这份协议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对新秀年薪的限制。事件的导火索是1994年状元秀格伦-罗宾逊坚持向雄鹿索要一份为期13年、总额1亿美元的合同,而最终,双方就一份为期10年、总额6800万的合同达成了一致。联盟中的老将们纷纷表示接受对新秀年薪做出限制,因为这样的话,球队就能把省下的钱用来和他们签订合同了。不过事实上,这只是NBA在限制运动员最高薪水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而已。


国际球队的出现(1995年11月3日)

1995年,随着温哥华灰熊队和多伦多猛龙队的加入,NBA也成为了一个拥有国际球队的职业体育联盟,就和MLB还有NFL一样。就像那四支于1989年加入的球队(热火、黄蜂、魔术、森林狼)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灰熊队和猛龙队也显得十分挣扎。这18年来,多伦多猛龙队一直是乐透区的常客,而灰熊队则只在加拿大待了6年后,就搬迁至了美国本土的孟菲斯。不过猛龙队在球队收益上一直很成功,而且虽然他们的战绩不佳,他们仍然有着非常坚实的球迷基础。


WNBA的建立(1996年4月24日)

1996年,NBA球队老板们同意建立一个由8支球队组成的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联盟,并于次年开始正式实行。在WNBA发展的过程中,它很自然地也经历了成长的阵痛,比如多支球队的经营权一再转手等。不过,随着时间的退役,WNBA在康涅狄格、明尼苏达、西雅图、洛杉矶、菲尼克斯以及别的地方都开拓出了强有力的市场,并将联盟的规模稳定在了12支球队。值得注意的是,造成2011年NBA停摆的那些对于联盟运营成本过高的抱怨,并没有在WNBA中广泛出现。虽然女子篮球职业联赛现在还没有成为美国的主流运动之一,但是WNBA已经是一个可靠的、能获得成功的联盟了。这是斯特恩充满革新精神的领导能力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1998年的停摆(1998年7月1日)

也许斯特恩对1998年的停摆还感到挺骄傲的,不是因为停摆所造成的赛季缩水,而是因为全然不同的另一个原因。这次停摆,是对不断增加的各队薪金第一次严厉的限制。新达成的劳资协议,不光对限制球员们(不管是球星还是角色球员)的薪金起到了巨大作用,还大大地提升了各支球队的市值。当时,球队老板们对球员们越来越高的薪金、越来越长的合同年限以及越来越大的年薪涨幅十分不满。人们经常将这次停摆怪罪于凯文-加内特——就在停摆发生的几个月之前,他和森林狼签署了一份为期6年、总额1.26亿美元的合同——但是这次停摆并不能完全怪他。显然,斯特恩和球队老板们想对球员们的薪金做出些限制,不管是以何种方式都行。斯特恩通过游说那些作为工会绝大多数成员的中等水平的球员们,来达成了对于顶薪球员们工资的限制。不过,这次劳资谈判使得1998-99赛季少了整整32场常规赛,当赛季的全明星周末也因此取消。那个赛季,是人们记忆中最糟糕的几个赛季之一。 



发展联盟的创立(2001年)

2001年,NBA发展联盟(NBDL)成立。成立之初,NBDL只有8支球队(全都坐落在东南方),只有120名左右未能得到NBA合同的球员在此打球。然而,联盟发展的速度很快。2006年,湖人队成为了NBA中第一支拥有自己NBDL球队的,他们希望能将洛杉矶捍卫者队作为自己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在这之后至今的7年内,越来越多的NBA球队选择买下一支NBDL球队,或是与NBDL球队达成协议,使得他们可以在不买下后者的基础上参与篮球层面的运作。今天,NBDL一共由17支球队组成,从博伊斯到圣克鲁兹,从缅因州到特拉华州。这其中,14支球队都与NBA球队达成了合作协议,而NBA则不断将一些球员下放到NBDL锻炼,甚至包括一名榜眼。


姚明登陆NBA(2002年6月)

姚明登陆NBA的过程之错综复杂,足以让我写一本书了。(事实上,确实有好几本书都是写姚明是如何登陆NBA的,其中最好的一本是布鲁克-拉马尔的《姚明行动》。)姚明是一个罕见的智商和技巧兼备的大个子,他不仅仅是常年的全明星(在他入选全明星的那几年,他的表现通常是配得上全明星首发的),火箭队的支柱,他还是将NBA带向中国的那记火花。在姚明退役多年之后,NBA在中国仍然很受欢迎。是姚明打开了这扇门,让中国球迷们得以认识如科比-布莱恩特、德维恩-韦德以及勒布朗-詹姆斯这样的美国球星。虽然现在的NBA中已经没有中国球员的身影了——易建联被淘汰,林书豪是台湾人并且一辈子都在美国生活——但是我敢预言,会有那么一天,在姚明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中国球员会在NBA里闯出一番天地。在与中国官员就放姚明来NBA的谈判过程中(受王治郅滞美不归事件影响,这一谈判过程比当初说动他们放行王治郅的过程更为艰难),斯特恩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姚明登陆NBA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很棒的故事,更是NBA全球化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黄蜂队的搬迁(2002年5月)

2002年,当夏洛特黄蜂寻求搬迁时,斯特恩对理事会的建议是“予以批准”。这为后来发生的各起“城市与球队老板就球队是否搬迁问题的拉锯”建立了一个不好的范例。90年代末期,黄蜂队老板乔治-希恩被指控对一名夏洛特妇女进行了性侵犯,这让他在当地的形象大为受损。之后,他希望能够为球队修建一座新的球馆当做主场。在一次就此寻求公众资助的投票未通过后,夏洛特市政府出台了一份不用纳税人买单的资助建设球馆的计划,不过这份计划有一个前提条件:希恩不能再担任球队的老板。

最终,希恩将黄蜂队搬去了他的家乡,而斯特恩也在这场球队老板和城市的拉锯战中,站在了球队老板这一边。虽然NBA在斯特恩的要求下,立即在夏洛特市增加了一支球队的名额,让他们在新修建好的球馆中打球,但是黄蜂队的搬迁已经给女王之城[译注6]的篮球市场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对了,将球队搬至新奥尔良的希恩,最终还是没能保住自己对球队的所有权。让我们看看下赛季,当现在的夏洛特山猫队更名为“夏洛特黄蜂”后,是否能够重振夏洛特的球市吧。

[译注6]夏洛特市是以英国国王乔治三世(George III, George William Frederick)的妻子夏洛特皇后(Queen Charlotte)的名字命名的,故因此得名“女王之城”(the Queen City)。


奥本山宫殿事件(2004年11月19日)

一场步行者和活塞队这两支争冠球队之间本令人无比期待的比赛,却最终演变成了NBA历史上最丑陋的事件之一。在比赛已经失去悬念的最后时刻,本-华莱士和罗恩-阿泰斯特在篮底下起了冲突。阿泰斯特一路撤退到技术台旁,然后用一副非常“阿泰斯特”的架势躺了上去。这时候,活塞主场的一名观众将他手中的饮料泼在了阿泰斯特身上。于是阿泰斯特和斯蒂芬-杰克逊冲上了看台,殴打那名观众(事后证明他们还打错了人),而他们身边的观众也围着他俩不断大打出手。杰梅因-奥尼尔还给了一名冲入球场的球迷一记重拳。Worldwide Wes[译注7]将步行者队员们从场上送回更衣室。为了躲避奥本山宫殿值班警察的逮捕,步行者队不得不像走私一般地把阿泰斯特塞到球队巴士上。最终,五名步行者球员以及五名当场观众被以“袭击罪”的罪名起诉。

这起打架事件全然就是一场灾难。那个夜晚,可以说是斯特恩任期内最糟糕的夜晚之一。为了确保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斯特恩对步行者队——当时联盟中最好的球队之一——进行了极其严厉的处罚:阿泰斯特全季禁赛(75场),杰克逊禁赛30场,小奥尼尔禁赛15场(原本是25场,经上诉后改为15场)。但是,在球员和观众之间不设隔栏——这也是NBA观众现场看球体验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使得如果再发生类似事件的话,现场还是很容易再次陷入混乱。幸运的是,至今为止,NBA中再未出现这种球员与观众起冲突的事件。

[译注7]"Worldwide Wes"是威廉-韦斯利(William Wesley)的别名,与NBA中的许多球员和球队老板还有联盟高层都有联系,被认为是全NBA最有权势的人。对于这名神秘人物,更多资料可参考他的Wikipedia条目(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Wesley)或是这篇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2d452010006b2.html


取消handcheck规则(2004年10月)

多年以来,联盟都在试图给防守方施加越来越多的限制。球迷们都喜欢看双方对攻高得分的比赛,而联盟里的那些最好的防守球员们,却在使用着规则允许下的每一点小技巧去阻止球迷们享受这一乐趣。hand check便是这些小技巧中最重要的之一,通过hand check,防守球员得以用身体接触来阻碍持球者的推进。是的,它是一种用以对付那些更壮、更快、更具运动能力的进攻球员的利器。而在2004年,NBA修改了规则,只允许在低位防守时使用hand check。在这条新规则出台前的2003-04赛季,联盟各队平均每100回合得分为102.9分;而在它出台后的2004-05赛季,联盟各队平均每100回合得分增加到了106.1分。今年开始,NCAA也引进了这项禁令,来增强比赛的观赏性。可以说,因为NBA的这一决定,整个篮球运动的面貌都就此改变了,那些天赋出众的球员们从此在进攻端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选球员最低年龄限制的出炉(2005年7月)

在避免联盟于2005年再次停摆的过程中,斯特恩和球员工会主席比利-亨特所达成的那份新的劳资协议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球员们所做出的一些退步。(不过后来,在2011年又发生了一次停摆。)斯特恩让球员工会同意了对参选球员的最低年龄的限制,而这也是他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限制的出炉,是联盟对持续了整整十年的高中生直接参选浪潮的一次回应。联盟强迫美国本土球员们在参加2006年选秀前,必须高中毕业一年以上才行(也就是说,差不多得年满19周岁)。作为这一限制的直接结果,很多高水平的球员都会选择在进联盟前,先去大学“打一年就走”。

不用说,这项限制给NBA和NCAA都带去了极大的影响。联盟的初衷是让NBA球探和经理们不再去高中或是AAU联盟考察球员,借以节省开支,并防止一些“高中生球员不能适应联盟”的糟糕情况。


着装令的实施(2005年10月17日)

除了让这个大多数球员是黑人的体育联盟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之外,斯特恩还一直尽力避免与球员们发生文化上的冲突……直到2005年。那一年,他开始实施饱受诟病的着装令。不管你问谁,他们都会告诉你,这次着装令,是联盟在后乔丹时代对阿伦-艾弗森嘻哈风格的风靡、奥本山宫殿事件的丑闻以及电视收视率的下跌做出的回应。从本质上来说,斯特恩禁止了球员们在公众面前以街头风格着装:球员们不管是到达球馆还是离开球馆,不管是因伤坐在板凳上还是参加任何NBA官方活动,都必须身着便装或是更为正式的别的服装。在美国所有的体育联盟中,NBA是第一个强迫球员改变穿衣风格的。

球员们对此迅速作出了激烈的反抗。双方拉锯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拉力赛,最终以球星们为了避免处罚而遵守着装令而收场——他们将它们的时尚意识带向了一些新的方向。比如,我们在看到拉塞尔-维斯布鲁克的衬衫后,就很有可能会去吐槽斯特恩。不管这一规定究竟是好是坏,现在的NBA里,年轻的球星们都穿着各种令人们大开眼界的衣服,这都有点像都市时尚中心了。

对了,阿玛雷-斯塔德迈尔还与瑞秋-罗伊[译注8]合作,推出了一些服装款式。

[译注8]瑞秋-罗伊(Rachel Roy)是国际知名的设计师,擅长用不同的色调来表达情感,钟爱于寻找服装中优雅和舒适的平衡点,有同名服饰品牌,商品以潮流女装为主。


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8月)

卡特里娜飓风是美国历史上最猛烈、破坏力最强的飓风之一,它在2005年8月横扫了新奥尔良,置其于泛滥洪水之中,带走了1833人的生命。当飓风退去、新奥尔良开始漫长的重建时,斯特恩开始为不能继续在新奥尔良球场比赛的新奥尔良黄蜂队寻找一个临时的新家,已经建好了球馆、希望能够引入一支NBA球队的俄克拉荷马城站了出来。那个赛季,人们将黄蜂队称为“新奥尔良-俄克拉荷马黄蜂队”。事实上,球队当时的老板乔治-希恩还曾经在事后申请将球队永久搬去俄克拉荷马城,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

而与此同时,联盟官方以及球员们为新奥尔良的重生,也投入了几百万美元以及数不清的精力。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克里斯-保罗和NFL新奥尔良圣徒队的德鲁-布里斯在公众面前频频出现,为人们所熟知。后来,新奥尔良承办了2008年全明星周末,而即将到来的2014年全明星赛也将在这里举报。当希恩最终决定出售球队时,斯特恩阻止了他将球队售给一位打算搬迁的买家,以确保在可预见的未来中,NBA会一直留在新奥尔良。


拉斯维加斯全明星周末(2007年2月16日至18日)

看上去,这会是个好主意:将体育界最炫目的赛事之一——NBA全明星周末——放在距离洛杉矶仅4小时车程、霓虹灯笼罩下的拉斯维加斯举办,然后看看到底会发生些什么。

——一团混乱。在拉斯维加斯的这个全明星周末,最终变成了一场严肃的公关危机。也许,罪恶之城[译注9]会因此而再也不可能引入一支NBA球队了。(也许应该是“再也不可能引入任何一支主流职业体育联盟球队了”才对。)这并不是因为去那儿打球的NBA球员们惹了麻烦,而是因为所有人都被“让NBA球员们在拉斯维加斯打球”这一主意给深深地吸引了。在全明星周末那四天里,拉斯维加斯警方一共发起了超过400次逮捕行动,而新闻媒体的报道将那儿渲染为一个充斥着枪击、斗殴和各种威胁的、看起来就像地狱的黑暗的城市。

事实也许比这些描述要轻微得多,但NFL球员帕克曼-琼斯确实卷入了一场斗殴枪击事件。当时他在一家脱衣舞俱乐部,据他陈述,他当时将那片场地弄得一片狼藉,然后还殴打了一名正在收取顾客赏金的舞女。

[译注9]罪恶之城(Sin City)是一部改编自漫画的电影,由杰西卡-阿尔芭(Jessica Alba)、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阿里克西斯-布莱德尔(Alexis Bledel)、罗莎里奥-道森(Rosario Dawson)等人主演。由于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充斥着暴力和罪恶,人们常常用“罪恶之城”(Sin City)来指代犯罪活动猖獗的地区。


蒂姆-多纳西丑闻(2007年7月20日)

2007年7月20日,纽约邮报发表了一篇报道,指出一名现任NBA裁判因涉嫌赌球正在接受FBI调查。蒂姆-多纳西,一名曾吹罚过季后赛的老资历的裁判,很快就被人们认定为嫌疑人。这件事迅速成为了数十年以来职业体育界最大的赌球丑闻,引起了满心怀疑的球迷们对联盟偏向性的质疑,让他们开始怀疑,NBA比赛是否也和摔跤比赛一样,有着事先预定的剧本。人们的这种想法极大地威胁着NBA的每一点根基。斯特恩很快就站了出来,就这些猜测予以了回应,指责多纳西是一名精于撒谎的流氓,说他只是一个个例而已,联盟中并不存在大范围的腐败。而多纳西在认罪和服刑的同时,并没有保持缄默。他公开指责联盟曾指示官员们去偏袒某支球队,还特别提到了“联盟总裁操控了臭名昭著的国王与湖人2002年西部决赛第6场的赛果”。

最终,看上去,多纳西只不过是发疯到一定程度了,因为绝大多数球迷们要不就是无视了他,要不就是忘记了他。联盟也提供了一份独立的报告,支持了斯特恩的说法——只有多纳西一人涉赌,其他裁判都是清白的。事后,联盟从多方面对裁判员规范进行了修订,包括引入美军少将罗纳德-约翰逊来监督他们的管理制度等。(约翰逊于2012年辞去了此职务。)NBA还放松了在赌博这一项上对裁判的约束,不过仍然禁止他们参与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赌博。虽然斯特恩不承认多纳西的丑闻对联盟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不管怎样,他还是成功地带领NBA走出了这场风暴,将人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了比赛本身上。




 

西雅图超音速队搬迁至俄克拉荷马城(2008年)

在NBA中,球队搬迁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西雅图超音速队搬至俄克拉荷马城,却是联盟历史上最大的污点。在搬迁完成后,斯特恩一直被西雅图当地人民视为大恶棍——他于2013年阻止了国王搬至西雅图的举动没有对此有任何改善——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位将球队挟持为人质的大亨,而他要求的赎金,便是由公众出资来修建球馆。

发生在绿宝石城[译注10]的这个故事非常复杂,但不管怎么说,它当然都是斯特恩履历上一大污点。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没能与超音速当时的老板达成一份球馆协议,于是他将球队转手给了由克雷-本内特(他于黄蜂队在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暂居俄克拉荷马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的一个俄克拉荷马城财团,而没有去试图在当地寻找卖家来帮助自己达成协议。斯特恩知道本内特接手球队后会做些什么,但他选择了放任其发生而不加干涉。虽然西雅图和华盛顿州议会大厦中的那些政治家们极力阻挠,但是本内特的目标非常明确,不管怎样都得将球队从西雅图搬走。于是2008年,他决定这么做了,一边搬,一边还让球队的管理层清理球队名单。西雅图的球迷们只目睹了凯文-杜兰特第一年的青涩。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无缘NBA比赛,而雷霆队,正在另一座城市,朝着冠军发起冲击。

[译注10]从1869年起,西雅图市的昵称就是“女王之城”(the Queen City)。可能是出于为了避免与夏洛特的昵称混淆(夏洛特的别名也是“女王之城”,参见“[译注5]”),1981年,西雅图市公开征集新的官方,最终于1982年选定为“绿宝石城”(the Emerald City)。这一昵称描绘了西雅图周围多雨造成的丰茂景色。


勒布朗-詹姆斯的“The Decision”(2010年7月8日)

勒布朗-詹姆斯,这位世界上最好的篮球运动员,在2010年夏天的一档时长1小时的全国直播的电视节目中,将自己作为自由球员的去向告诉了1300万电视观众。这是斯特恩从80年代开始打造的“以球星为本”的联盟发展的必然结果。ESPN出资制作了这档节目,詹姆斯将自己参加节目所得全都捐赠给了慈善机构,但是他仍然逃不过铺天盖地的舆论批评。大部分的批评都集中在了詹姆斯身上,但是人们对于超级球队的形成日益担忧以及小球市球队们由于缺乏魅力感到不公,对斯特恩在2011年劳资谈判过程中致力分散球星的态度起了很大影响。“The Decision”还为联盟带去了收视率和欢迎程度的激增。热火队成为了历史上最受关注的球队之一,他们的常规赛吸引了大量的眼球,而他们的季后赛征程则让全国为之瞩目。


联盟接管黄蜂队(2010年12月)

由于斯特恩坚决不让他把黄蜂队搬离新奥尔良,希恩在2010年决定出售球队,结束自己糟糕的NBA老板生涯。可他一直没能找到本地的卖家,也没能和球队小老板加里-乔斯特就股份转手一事达成共识。于是,他准备将球队卖给外地买家,比如一直想为圣何塞引入一支NBA球队的拉里-埃里森等人。但是斯特恩站了出来,请求其他29支球队老板共同出资将球队暂时买下来,直到他们寻找到一位新奥尔良本地的买家。这29位老板一致同意了斯特恩的提议,给了希恩3亿美元,然后接管了黄蜂队的所有权。

一切都就此风平浪静,直到即将变成自由球员的克里斯-保罗表态希望离队、黄蜂队当时的管理团队决定将他交易出去。据报道,黄蜂队当时已经就将作为联盟最佳控卫的保罗送至洛杉矶湖人队达成了协议,用他去换回了一堆实力中等的球员和一个选秀权。斯特恩作为当时黄蜂队实际上的老板,终止了这笔交易。人们认为斯特恩是因为29支球队老板们中的大多数都对超级球队的形成而大发雷霆才这么做的,而斯特恩则表示,自己这么做是出于“篮球原因”。湖人球迷们气得都快发疯了。最终,克里斯-保罗被交易到了同处洛杉矶的另一支球队,而联盟则于2012年以略高于3亿美元的价格,将黄蜂队卖给了NFL圣徒队的老板、新奥尔良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汤姆-本森。

保罗交易的这起闹剧,也许会使得NBA再也不会以官方形式托管任何一支球队了,或者说,它至少也会带来“在联盟托管下的球队究竟应当如何进行交易”的相关规则的出台。



2011年的停摆事件(2011年7月~11月)

13年前的一次停摆,几乎导致了整个赛季的取消,最终使得常规赛减少了32场;而13年后的2011年的7月1日,球队老板们为了能大幅度地减少开支,又一次地让NBA陷入了停摆。早已为之做好了准备的球员工会试图通过提起诉讼来让联盟妥协;可结果却是,各种管理机构都不愿卷入这场百万富翁与亿万富翁的劳资斗争。球员工会的策略失败了。

但是很快,看上去,球员们得到了公众的支持。据报道,甚至有些球队老板都在向联盟施压,希望能够尽快达成一份协议,以免失去整个常规赛季;而另一些老板——那些新加入联盟的老板——则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长期收益率不受损害。劳资双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 最终,球员工会在收益分成上做出了让步,球员们在联盟总收益分成中所占的比例从57%下降到了50%。这一让步,使得按照新达成的那份7年协议,球员们会比以往少了至少20亿美元的收入。该赛季的常规赛最终确定为66场,还包含了让球员们怨声载道的“背靠背靠背”,但各队的收视率和收入并未因那两个月没有比赛的日子而大幅减少。那份协议,也许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防止球员与老板间更多的劳资纠纷的发生。


亚当-席尔瓦被确认为NBA下任总裁(2012年10月25日)

席尔瓦在2011年的停摆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停摆事件发生一年后的2012年10月,斯特恩宣布,这位他昔日的副手将会成为NBA的下任总裁。这并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事,因为斯特恩已经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培养他作为接班人,而且早在2010年,基本上他就是联盟下任总裁的唯一人选了。不过,别忘了斯特恩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权威性。虽然斯特恩时不时地会和雇佣他的球队老板们发生些争执或冲突,但在确保席尔瓦作为他的继任者能得到老板们认可的过程中,他向人们展示了他究竟是有多么的权威——毕竟就算席尔瓦对各项条件都很符合、斯特恩也对他进行了大力宣传,任何市值达到40亿美元的企业都会在选择接班人时,也总是会将一大堆候选人纳入考虑范围的。

联盟的老板们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每当要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时,他们总会听从斯特恩的意见。不管斯特恩的意见最终给联盟带去的是利益还是损失,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在联盟中一手遮天。



杰森-柯林斯的出柜(2013年4月29日)

柯林斯,一位靠防守吃饭的联盟流浪汉,在体育画报的封面故事中宣布了自己的出柜。他是美国各大主流体育运动的现役男性运动员中第一位这么做。柯林斯的此番声明,标志着在职业体育界中,男性主导的体育运动与同性恋的平等权益之间关系的一个巨大突破。几乎所有被问及此事的NBA球员都表示了接受与包容,而那些最具知名度的公众人物们(包括斯特恩)都立即公开地表示了对柯林斯的祝贺。

但不幸的是,柯林斯的NBA生涯已经接近尾声了。作为一名自由球员,他在2013年并没有得到任何一份合同,而他到现在也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在这个春天接到球队经理们的电话。我们也无从得知,这起吸引了大量媒体眼球的出柜事件,究竟是不是他本赛季没能找到工作的原因。

发布于浙江阅读 41365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