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4季NBA总冠军,圣安东尼奥马刺
实际上,本季以来,逢格林单场三分球命中3个以上时,马刺25胜1负。
因为格林是个非常纯粹的家伙:进了三分线就没啥威胁,上个篮都能千难万险,一切的进攻手段就是空位投篮,最多加个追身远射。他火力一开,意味着马刺球转移顺了。热最憎恨这点。所以,上季总决赛六七场,热宁可让邓肯内线像机甲战士拆怪兽一样捏波什,也要锁死外围。
斯普利特的防守不必担心,实际上,他这个系列赛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内切,找前场篮板和内切得分,以及快速退防。
进攻端,如上所述,如果波波维奇必须放一个谁投篮,波什的中距离是首选——今年常规赛两场,马刺都选择让波什投个痛快了。
实际上,莱纳德只有在防守端、抄球反击和前场篮板时才杀气十足;但让他持球单打时,他总是有点“我不想犯错误,宁可自己抓篮板,还是你们来吧”的姿态——这有点像以往的塔什-吉布森。这方面,保罗-乔治从2013年开始拥有的狂气,是个好典范。乔治对位勒布朗时的声势俨然就是“我不是想牵制他,我就是和勒布朗等级别的球员”。
莱纳德还需要一点这样的侵略性——尤其在他有机会单打时。
进攻端,他很可能是热若干个远射点支援下,唯一的中距离游动者(勒布朗会偏重在腰位和高位指挥出球)。
去年总决赛,吉诺比利在第五、六场的表现足够证明了:只要他的传球纵横捭阖,马刺连饮水机都能活起来兴风作浪;只要他的传球找不到人,马刺立刻只剩单挑。
某种程度上,邓肯和帕克保持着马刺的下限,吉诺比利决定马刺的上限。他是本系列赛唯一能和勒布朗媲美的指挥官,是马刺真正火力的构建者——确切说就是第一节后半段+第二节前半段氛围的保持者。
但很自然的,赛后,全世界都在讨论勒布朗的抽筋,讨论乔丹如果抽筋会怎么样,刺客已经跳出来为勒布朗辩护了。第二场到来前,空调和抽筋会继续被大家津津乐道。就像2008年总决赛第一场后,皮尔斯的王者归来成为一个超越比赛本身的话题似的;就像1966年总决赛期间红衣主教忽然宣布他会把主教练传给拉塞尔似的;就像1993年东部半决赛纽约记者曝出乔丹赌博似的。这种“超越比赛本身的话题”,很容易让球员的心态起变化。而我们知道,勒布朗是很容易被外界,被媒体言论影响的人——被激怒,或者,想太多。这些言论,这些比赛之外的话题,这些此起彼伏的抽筋啦、乔丹啦、空调啦的话题,是会让勒布朗想太多(你知道这对他从来不
[+查看更多]
这次,我扳着手指算:
马刺赢第一场,热赢第二场(因为热太擅长先输一场然后抢回主场优势了);马刺赢第三场(也可能是热赢第三场;但如果热真的赢了第三场,最后基本就是热4比2取胜了),热第四场。总之吧,第四场往后,大家各自取自己的主场。马刺4比3热。
马刺赢第一场,热赢第二场(因为热太擅长先输一场然后抢回主场优势了);马刺赢第三场(也可能是热赢第三场;但如果热真的赢了第三场,最后基本就是热4比2取胜了),热第四场。总之吧,第四场往后,大家各自取自己的主场。马刺4比3热。热今年季后赛主场还没输过。马刺第三场会很艰难。我们不知道会看到什么。也许马刺会多一些底线内切。也许波波维奇会试图少些贝里内利和斯普利特(他们在迈阿密侵略性十足的主场会很吃力),用上贝恩斯和约瑟夫。也许
[+查看更多]
系列赛前写的:一个关于莱纳德的细节问题:他去年总决赛对位勒布朗,堪称史上初出茅庐年轻人的典范;但自那以来,他总有些奇怪。你看得出他技术方面的进步,他的背身、中投和持球单挑偶有施展,让人诧异“你明明会啊,怎么不打呢”?实际上,莱纳德只有在防守端、抄球反击和前场篮板时才杀气十足;但让他持球单打时,他总是有点“我不想犯错误,宁可自己抓篮板,还是你们来吧”的姿态——这有点像以往的塔什-吉布森。这方面,保罗
[+查看更多]
我得道歉,我猜错了。总决赛前,我预想的是,马刺一,热二(因为他们著名的两大特技:后发制人偷客场+输一场后反弹),马刺三,热四,之后各自取回主场。
就在第三场大胜后,我还做了马刺今天会输的心理准备。我知道热的进攻战术从第二场后半段已经见底,但斯波厄斯特拉是很擅长比赛与比赛之间调整的(比赛中调整则非其所长),他应该想出对付迪奥首发的法子了;何况,迈阿密的孤注一掷式出击,攻防侵略性挤压对手,三年来纵横无敌。
直到今天比赛的第一节结束,马刺26比17领先,我还是觉得热会反击。
但第二节初,马刺31比17时,我开始觉得:
“等等,这场难道也要赢下来吗?3比1回到主场吗?”
————————————————
因为第二节初发生了以下事件:
丹尼-格林投中马刺第31分,个人第三记三分球——如你所知,本季迄今,格林投中三记以上三分球的比赛,加上本场,马刺战绩是27胜1负。
如果说这还有点迷信的话,那还有两个细节是:
其一,韦德仿佛鬼上身一样,不断上篮失手。
其二,热居然在夹击格林的无球走位。
格林投得中三分=马刺的转移球流畅,他手感也不错,而且因为他在,马刺的外围防守不会差。
韦德上篮失手=热的中近距离攻击一塌糊涂。
热持续夹击,格林也不例外=防守还是没做细节调整。
马刺和热打到这会儿,双方战术一目了然了。
热的防守,招牌的夹击断头台+挤压强侧,配合挡拆换防,逼迫马刺或失误、或单打不进,刷快攻。
马刺的防守,堵塞中路,延阻+换防,放出底线让热突进,然后快速收缩夹击保护篮筐。
热的进攻,射手群(波什、刘易斯、查尔莫斯们)外围拉开空间,勒布朗持球主攻,韦德无球走位为主;雷-阿伦上场后,则以雷的无球走位牵制为第一攻,韦德负责中距离游走单打。
马刺的进攻,强侧挡拆连接弱侧pinch post,大量突破分球转移弱侧,寻找突破上篮机会或空位投篮。
具体举措上,自从迪奥首发后,马刺能够完全跟上热的转移球速度,逼迫热单打。反过来,因为热的夹击、错位和对无球走位的保护不周,马刺总能够找到出球机会。斯波厄斯特拉在这点上,慢了一拍。
表现在今天,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莱纳德袭筐的次数多过勒布朗。按持球突破能力,他跟勒布朗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但多少次是他弱侧切出、罚球线接传球,无缝链接直接滑行突破的?反过来,热为什么从来没给勒布朗设立过类似的套路呢?
这里可以使一个足球比喻:莱纳德的袭筐,基本来自马刺给他做的反越位直塞;勒布朗就得自己一路平趟。两种套路,高下立判。
————————————————
赛后记者问到勒布朗对马刺的进攻怎么看,勒布朗提到了迪奥。“他就是马刺在场的又一个组织后卫。”
我这几天,一直在寻思迪奥现在的打法比较像谁,直到第三场后,我回去翻了翻录像带,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模板。以前也有过这么个球员:
胖胖的,206公分,已经没有组织后卫的速度了,但有屁股、视野、手感和不朽的传球;于是他防守端对位对方的大前锋,进攻端就到处串联。谁呢?1996年复出打了半季又退掉的魔术师。
“罗伯特-萨沃尔要来迪奥,实在视野非凡;当你看迪奥为太阳队所做的事情时,会发现他在改变一切。我们欣赏他的杰出;当你和迪奥交流时,你意识到他是个多么和善的人;201年前的今天,贝多芬谱出了第三交响乐,影响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当我想到波里斯-迪奥,我也想到贝多芬,以及浪漫主义时期!”
——嗯,这段不是我说的,是比尔-沃顿。如你所知,他是曾经把勒布朗的扣篮跟尼亚加拉大瀑布媲美的男子,所以这段流光溢彩的赞誉得挤掉点水分,一如迪奥得挤掉点肥油;但是英雄识英雄,沃顿身为史上传球最好的中锋之一(也许可以去迪奥之一)、勒夫从小的偶像,看中迪奥并非偶然。就在今天的比赛时间里,里奇-卢比奥发了条推特。
“那个迪奥的传球……”
卢比奥和沃顿同时赞美一个人的传球,就像乔治-克鲁尼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同时承认你很帅似的。
迪奥那个传球是这样的:背身单打韦德,波什过去夹击,迪奥背传,球直送篮下,斯普利特扣篮。球美轮美奂不提,但如果看重放,你会发现:
波什夹击迪奥时,雷-阿伦在上线,勒布朗在弱侧,没有人补斯普利特。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公牛,锡伯杜会叫个暂停,朝每人脸上砸个痰盂。
赛后,帕克 (识货特卖)被问起马刺防守好在哪里,他简单回答:“我们沟通很好。”相对照,热的防守问题,不只在他们无休止的夹击,还在于夹击后缺少交流,于是漏防不断。
于是成就了马刺无休止的传球。
————————————————
一些细节:
第一节后半段,马刺快速转移到弧顶,邦纳被放空,热补位,邦神投篮假动作后,居然突破,居然抛射——还进了!马刺第19分。
随后,斯普利特背身接球,知道自己打不动,回传给吉诺比利,同时打算给吉诺比利做掩护,热双人夹击吉诺比利,理所当然,吉诺比利传给斯普利特,热强侧三防二,斯普利特想都不想,甩给弱侧45度,米尔斯三分球。马刺第22分。
第二节,格林切出接球,给斯普利特,斯普利特不停球直接回传后插上迪奥,扣篮,马刺第33分。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有两个球没见诸于助攻,但你只要看得见,便会叹为观止:
马刺急速转移球,五人过手,米尔斯底角三分,不中;但此时热已经被牵制了四组轮转,筋疲力尽,禁区里空无一人;米尔斯三分不中弹起后,吉诺比利跳起想补篮,但莱纳德先他一步,居高临下,一劈补扣得分。
——那个球,迈阿密完全是人被球溜着走了。
稍早,另一个:
帕克突分,球略高,吉诺比利在三分弧顶起跳,空中左手点球,挥给邓肯,自己落地,邓肯禁区腰眼接球,造犯规——这个球仿佛足球里的回敲、头球摆渡、后点包抄般精美。
而迈阿密令人惊艳的进攻,全场只有两次。
其一:勒布朗给查尔莫斯做掩护,然后切出,接安德森的掩护,弧顶接查尔莫斯回传,逼出斯普利特的换防,强投三分。这种screen for the screener的套路是乔治-卡尔爱用的。
其二:下半场,热连续三四个回合都使了“勒布朗插右翼,查尔莫斯经勒布朗掩护切向高位左翼,同时雷底线牵制,勒布朗要位接球袭筐”,其中热第48分来自这么个干净利落的走位接球得分。
仅此而已。
一组数据对比:第三节结束,马刺助攻17次,其中迪奥助攻7次;而热前三节的全队助攻?7次。
————————————————
当然,马刺也不全凭传球。比如,第二节末第三节初,热又是上线施压+延阻,还在第三节派了雷-阿伦首发,马刺的回应:
帕克接管,连续中投;迪奥蹲坑,用屁股去拱韦德。就凭这两招,马刺第三节缓住了。
————————————————
莱纳德上一场打出信心后,今天许多花招都敢用了,比如弱侧接球后果断突破,甚至敢突破勒布朗后玩儿撤步中投。
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
2005年,马刺总决赛阵容里只有邓肯一人是选秀进前15的。到现在有了俩:一个是1997年第一位,邓肯。一个是2011年第15位,莱纳德。
——提这茬时,我没法不想到克里夫兰骑士近来的抽签运气。
至于莱纳德第三节被勒布朗刷分,一方面是勒布朗天纵神威,一方面也有战术原因在内:马刺从第三场开始,放勒布朗走底线,让莱纳德防上线,然后封锁底线传球线路,夹击,让勒布朗只能送球到弱侧45度或强行上篮。在这些事儿上,莱纳德完成得不错,甚至还忙里偷闲,刷了无数后场篮板。
————————————————
波什开场面筐强攻为热增光添彩,但莫名其妙的,后半晌他又接不到球了。
这是热和马刺差别最大的地方:马刺,以及灰熊,都有一种“看你破绽在哪里,揪住往死里揍”的能力。比如热让韦德防迪奥,马刺就会打这一点至死方休。而热经常打不到他们需要的点上。当然从好的方面来看,热转移球一旦灵便,就是多点开花,人人均匀;但如今天球转移不开,那就天晓得了。前三节,勒布朗19分,而热其他四首发夹起来都没这么多分。当然这里面得细分:像刘易斯是没机会投,查尔莫斯则像是CPU烧坏——本系列赛迄今,他用自己的进攻犯规、失误和错误传球,扼杀了大概有273次热队高潮。
————————————————
韦德打了职业生涯最差的一场总决赛。确切说,视觉效果比数据表现得更可怕。他前10投1中,并非三分球失手,而是无数次的上篮不进。回到2006年,我从没想过有一天,居然会在比赛里看见德文-韦德上篮不进——还是无数的机会篮。甚至都不用提莱纳德多少次掏他腰包抄他球了。
当然,你明白,他32岁了,半月板出问题已经十年,为了这个球队的第一个冠军,他早早的就变成了满身伤病的木乃伊,七年前就因为大伤被脱了层皮。
今年东部决赛前写的:
用今年春天的一个传说,韦德的膝盖已经属于borrowed time。到赛季结束前,他身上还藏着两到三场“哇,今天韦德是要决定比赛走向”的体力。这意思是,在其他的比赛里,他会更像个体系球员,靠快下、无球走位和追身中投来得分。但他还是保留着惊人的嗅觉。一个小细节:
淘汰网之战末节,热所有得分包括6记三分球和10记罚球,还有一记二分球——那个二分球就来自韦德。
你没法要求更多了,他的膝盖真的是用一点少一点。如果考虑到第三场第三节他舍命接管比赛,那他今天上半场的疲软其实也有了解释。没法子的事。
————————————————
勒布朗第三节19分,热全节21分——仅有的得分,来自查尔莫斯。若非败北,这是场历史级的演出。
但是很可惜。
平心而论,他的状态不差,甚至比去年总决赛还好;第二场第三节、第三场第一节和本场第三节,勒布朗都打出了统治级的演出,但显然,还不够。
这里有两个思考角度。
其一,你无法要求他做得更多了,他确实为热尽力了。
其二,热变成如今的态势——包括常用小个阵容、波什成为远射手、韦德成为无球走位手——一半是因为时间流逝(韦德不可能永远24岁),一半是因为他。热的套路,是为了最大化勒布朗能力而设定的。所以到最后,重压都在他身上,也是命数使然。
————————————————
邓肯今天的比赛不甚起眼,直到第四节才靠迪奥的高低位连线传球得到第10分,凑了个两双——于是就成为了史上季后赛两双最多的球员,158个。
此外,上半场打完,他季后赛出场时间也正式超越了天勾,史上第一。
两个都像是老头子记录了。
但他也年轻过。两天前,莱纳德22岁零347天,总决赛里得到了29分,史上第四年轻。比他更年轻而在总决赛里刷到单场29分的:魔术师、亚当斯(1975年太阳)和科比。而第六年轻的呢?1999年总决赛,邓肯23岁52天刷了场29分。
就在本场,邓肯10个后场篮板,1个封盖,而且至少有两次,一个回合干扰掉了对方两次内线攻击,外加退防时,盖掉了波什的一个追身上篮。
但最有趣的一个细节是:
当第三节莱纳德弱侧三分得手,分差拉大到24分时,热暂停,米尔斯手舞毛巾冲上场来,邓肯和莱纳德击掌,邓肯抬头看记分牌。一老一少两个面瘫都不笑,但击掌时,手握了一下。
同样:
第三节结束前,马刺80比57领先。帕克在板凳上一脸凝重。邓肯,十三年如一日的,伸手去摸他的头。莱纳德罚中球,让马刺81比57领先,马刺全队像幼儿园孩子一样,排排坐鼓掌。
第四节米尔斯下场时,被全队从头到屁股摸了一遍,约瑟夫还嫌没摸够,站起来追着拍打了半天。
————————————————
今天的最后一组数据:
热,全队触球374次,传球267次。
马刺,全队触球497次,传球380次。
我知道,这组数据看来都像是足球了。但也只有这种方式,可以形容现在的马刺。是“啪啪啪”也好,是篮球里的tiki-taka也好,他们打得就是团队篮球。
慈世平刚说了一段很好玩的话。他说他有十个孩子时,就会用马刺球员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当他的儿子小蒂姆(这里有点伦理哏的意思了)问他“马刺是什么?”慈世平就会回答:
“那是一整支球队啊。”
值此ESPN拿着甜瓜要去和勒布朗结伴的流言说事的时候,“马刺,那是一整支球队啊”这句话的出现,真是太美妙了。
GAME 5
他去年总决赛对位勒布朗,堪称史上初出茅庐年轻人的典范;但自那以来,他总有些奇怪。你看得出他技术方面的进步,他的背身、中投和持球单挑偶有施展,让人诧异“你明明会啊,怎么不打呢”?实际上,莱纳德只有在防守端、抄球反击和前场篮板时才杀气十足;但让他持球单打时,他总是有点“我不想犯错误,宁可自己抓篮板,还是你们来吧”的姿态——这有点像以往的塔什-吉布森。这方面,保罗-乔治从2013年开始拥有的狂气,是个好典范。
[+查看更多]
当年入行时,选秀报告说他是个不太会外围技巧的小前锋,长于篮板。一年后,他依靠着大手断球反击、内切扣篮和防守立足,还学会了定点三分。去年,他是马刺外围首席攻击手,定点三分+底线袭篮+弱侧突破。本季,没人会在意,但他伤停之后复出的春天,多了一些花活,比如持球突破,比如撤步中投,比如背身单打。只是,这个面瘫少年不爱使这些活。直到今天,打出了季后赛个人生涯纪录,在这样一个生死大舞台。在本场之前,他是个完美的角色球员,但马刺需要的,比角色球员多一点。像迪奥这样,稍微带
[+查看更多]
马刺一直在变,自上而下,每个细节,只有一点是不变的:他们学习,而且改变,试图成为一个更好的团队。打好一场比赛是一个晚上的事,打好一个赛季是一整年的事,而保持十余年,不断学习、适应、默契与改变,对有些人来说太难,所以,马刺这个团队,也许只适合某一类人入驻。他们愿意把生命投进这么件事情里,领钱,打球,学习,和团队一起旅行,训练和比赛。马刺比赛里,最动人的部分是这样的:暂停结束,他们一个挨一个或坐或站在技术台
[+查看更多]
我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亲眼看见圣安东尼奥马刺,这些老家伙,回到总决赛。这里没想过的意思是,我已经不去想这件事,就像想一想这件事,也是给他们增加负担似的。但还有一层是:如果可以选择,“马刺这批人在一起多打五年”或者“他们拿个冠军然后退役”,我会选前一个。这里当然有点悖论:你打球当然是为了赢球,为了冠军。但这支团队如此难得,你会希望他们一直这样下去。当然,这世上没有人会不老,没有人能抵抗时间。如上所述,马刺也一直在变。
[+查看更多]
回到我的那个想法:
“千万不要改变阵容,千万不要拆掉这支球队。就保持着这样子,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在此之前,他们也许都忘记超级马里奥是个多么好玩的游戏了,但2013年夏天,总决赛的历程让整个马刺的轮换确定了,角色分明了。季后赛里,马刺可以说是越打越好,遇强愈强。他们的斗志被点燃了,几乎要成功了,但最后又被熄灭了。这种经历能让邓肯、帕克、吉诺比利们回忆起曾经对冠军满心期待时失望的苦楚,能够给格林和莱纳德们来一个失恋初体验。也就是这种痛苦,会成为他们真正的动力:谁都不想永远背着第六场的诅咒老去,而解开这个诅咒,
[+查看更多]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