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一点,如果站在日本这边看待问题,就会发现日本不得不发动对美国的战争。 日本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少是日本一直以来都面临的困境。在日本最开始发动“侵华战争”之初,所宣传的“三个月灭亡中国”表面上是日本对其军事能力的自信,实际上也是日本无奈之下给自己定的“目标”。因为在日本军部看来,如果三个月没能快速的灭亡中国,受本国国力的制约,日本将在侵华战争中失败。 而当时日本虽然占领东北以后获得了东北的煤炭、铁、铜等战略物资,但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主要都靠从美国进口。1937年这一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物资就达到了过亿美元,仅仅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等四项就达到了1.4亿美元。 就单单石油这一项,日本所需要石油来自美国的份额就达到80%,到了1939年石油份额上升到了85%。 也就是说美国完全掌控着日本的资源命脉,一旦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的这个战争机器就会立马停运,那些飞机、大炮、舰船就是一堆没用的废铁。 随着战争的延续,日本国内的财政越发紧张。日本的军费支出也越来越多,1937年日本的经济预算为34亿日元,其中直接的军事费用就达到了43%。到了1938年,日本光军事预算达到了53亿日元。比日本1937年的总体经济预算还多。 当时的日本为了维持战争开支,只能增加税收和增加发行国债。根据记载1938年日本“法人所得税约提高80%;个人所得税提高30%;继承税提高10%,并建立财产税,增收酒、烟间接税”。当时的日本已经开始实施战时物资管制。国家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危机。 此时的日本军队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陆军主导的“北上”进攻苏联,获得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二是海军主导的“南下”东南亚地区,获得当地的橡胶与石油,但这势必会触碰美国的利益。 珍珠港事件之前,由于美国的制裁,日本国内石油储备只够2年使用,也就是说,两年之后日本必定会在战争中失败。 当时的日本面临两选择:一、就此服软,臣服于美国,承认战争失败,从中国撤军。二、南下争夺太平洋地区,和美国撕破脸,继续进行战争。 首先,如果日本屈服于美国,承认战争失败从中国和越南撤军。日本国内肯定不会同意,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势必会让日本崩盘,其结果是任何人都没法承受的。 如果南下进攻太平洋地区,虽然势必会让日本面临美国的怒火,但日本却能获得维持战争用的资源,让日本短时间能避免战争失败,并且获得翻身的机会。 也就是说,第一个选择,日本必定会战败,第二个选择,日本则有机会胜利,虽然机会很渺茫,但两者相害取其轻。所以日本决定进攻太平洋地区。 偷袭珍珠港事件,对当时的日本而言是极其正确的战略选择。日本军部高层山本五十六曾经在美国当过海军武官,所以他对美国的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是有深刻认知的,他一生都极力反对与美国开战,但就当时日本所面临的情况看来,和美国开战是日本不得不做的事情。”
“光绪变法后慈禧已经想废了他了,但她听到秘报西方列强让她归政光绪,因为变法后更符合西方列强的利益,她为了手中权力就直接宣战了,后面大家都知道了,她最终保住了权力,但丢了国家的脸🤮”
“相当于季后赛本来黑八有望结果因为队内矛盾直接把主将摁在板凳上”
“不知道咋评价。如果是以“弱智”的角度去评,这个应该是满星”
“马奇诺防线的战略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他的存在是让德军不从法德边境进攻,而是像一战时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进攻,不让战火第一时间波及本土,让低地三国从当缓冲区,从而让法国赢得时间。并且一但进攻三国,对英国的威胁加大,拉英国下水。你看起来很蠢的决定,其实人家有多方考量。真正要命的是阿登森林与飞机坦克等划时代的武器。”
“渴死朕了 还不赶快去找幂水”
“不是董卓就会是另一个群雄 东汉王朝已经无药可救了 谁第一个来洛阳谁就是董卓”
“再说一遍这东西不是路易十六发明的!就你们一天天玩梗害得我玩p5课堂答题答错了。这玩儿意是路易十六改进的不是发明的”
“这个没问题吧,金朝那时候还打南宋,北失南取。而且当时就算宋金合力,金朝照样亡!”
“这个真没啥问题,晋慧帝他从小智力就有问题,又生活在富贵的家庭中,他怎么可能了解民生疾苦?这是认知问题,就好像农民幻想皇帝的金锄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