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的看法。这是我发起最佳阵容投票的第7年了,7年来评委阵容数量、构成都有很大变化,期间从未缺席的也只有半神半卡特与ballersports了(虽然他们也都在此期间成了人爹)。当时发起投票的初衷只是想通过一个媒体事件,让大家有更多的讨论由头,从而认识或记住更多CUBA球员。因此最初的评委阵容并不太严肃,还邀请来了一些球队专属自媒体参与,其好处是大伙儿都是真的仔细看比赛,对球员如数家珍,坏处是主观性强,且很难给出足够专业的评判意见。后来随着CUBA关注度的提升,以及这个投票活动逐渐在联赛里开始有一点点影响力,我也在尝试寻找一些更加中立、专业的从业者和媒体人成为评委,从而提升评选的专业性。但或许确实如帖子所说,一些专业的篮球人没办法把精力完全投入在CUBA上,因此更加关注头部球员和靠后阶段的比赛。但考虑到初衷,我认为他们的参与和意见依然是极具价值的。回到投票本身,实际上每年投完几乎都少不了「XXX被你吃了?」的质疑声,我一开始是心惊胆战的,但时间久了也就自洽了:一方面,天底下但凡有投票,就有遗珠,如果一件事存在客观标准,所有人看法都一致,那又何必投票呢?另一方面,如果依然把投票看作是一个媒体事件,那么事件的结束并非投票结果出炉,实际上大家对于投票结果的评判、讨论、申诉依然是事件的一部分。以此次投票为例,是否一些人因为投票后的舆论,而认识了解了刘翔龙呢?因此,我认为大家对投票结果存在小规模质疑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专业如NBA,邓肯也没拿过DPOY呢。当然,投票评选活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2022年,从只投一阵发展到了投三套阵容,今年,又新增了3个单项奖,并会为18名中选成员发放奖杯证状(👴今年自掏腰包,希望以后有人能赞助)。如果大伙儿对于奖项设置、投票规则、评委名单设置有什么改进建议,也欢迎提出,真诚且合理的意见一定会接受。
主帖: 部分媒体朋友们,张大你们的眼睛看看,对比一下带队全国12强的中北大学刘翔龙和带队16强的宁波大学王凡懿的数据和带队战绩,差别很大吗?结果一个全国一阵,一个三阵都没捞到。你们真的全都看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