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目前用于修复的韧带有三种途径,三种途径的优缺点我都列出来了,如有错误望指正。
★自体韧带:即医生手术时根据病人所需重建的韧带的长短,从病人自己的小腿后面取一段肌腱作为重建的韧带用可吸收钉固定在前交叉韧带位置。
优点:从自己的身体的肌腱取出,没有排斥反映;毕竟取的是自身人体组织,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缺点:就是小腿里面也有一段创伤,恢复的时候需要时间稍微长一些。
优点:韧带取自别人,自己没有大伤口,恢复稍微快点。
缺点:是异体移植自然会有可能有一些排斥反映,有的人会发烧,严重的可能膝盖会肿一段时间,费用要比自体贵。
优点:据说对于运动员大多采用人工韧带,因为恢复速度快,手术后很快就能恢复训练。
缺点:但人工韧带由于材料原因可能会老化,研究理论上有使用年限的限制,所以一般在7-10年后需要重新手术换上新的韧带。
-----------------------------------------分割线-----------------------------------------
2016年5月12日(受伤第一天)。我是在当天下午打篮球时受的伤,当时右脚持球突破下地那一瞬间突然有关节错位感,那时马上想到:这回出大事了。随后,受伤脚发不上力,奇怪的是我没有疼痛的感觉。这里插个话,所以运动的时候要注意:没有痛感不代表没什么大事。我当时马上请假去医院,家人带我去的是正骨医院。因为当时从学校出发去到医院已经晚上11点了,所以急诊医生只能帮我开了消肿的药敷一晚,然后叫我第二天来医院照个核磁共振(MRI)。
2016年5月13日(受伤第二天)。第二天很早就来到了正骨医院,挂号排队几个小时后就照了核磁共振,我感觉这是正骨医院比较好的地方,因为听说其他医院的核磁共振要等几天。照完核磁共振后,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就拿到了片子。回到科室给坐班医生看后,他很直接的说:“你前叉断了,要手术,先住院吧。”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脑袋懵了,半天反应不过来,最后还是马上办了住院手续,当天就在正骨医院住下了。
2016年5月14日(受伤第三天)。基本上昨晚是完全睡不着的,当时我还不了解这个前叉断裂是一个什么样的伤,于是我就在病床上疯狂地上网找资料(我找到比较好的资料也已经放在了文章开头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因为在病床上也没其他事情做,我基本上把百度前10页有关前叉的资料都看了。这时候大概了解前叉断裂是什么了。脑海里充满了各种情绪,脑子不断回放受伤那时候的画面,唉。。这一天,基本就是护士过来打消肿吊针,然后吃消炎药,伴随着我的胡思乱想和不愿承认现实,就过去了。
2016年5月14-16日(受伤第五天)。这几天时间我都是在正骨医院住院,每天就是反复上网翻阅资料。从网上的病友介绍说,他们在正骨医院做过手术后的经验是,正骨医院手术一年后需要再次回到医院做取钉手术,同时网上的病友们认为正骨医院的康复治疗十分保守。做手术前医生也不会问你需要自体还是异体的韧带,当时我的情况是,主刀医生来查房的时候告诉我,手术费大概3万左右,因此我估计应该默认是自体韧带。所以住院这几天我开始有想转院做手术的想法,开始说服家里人,告诉他们我的想法。我同时也从网上了解到广州比较出名的,做前叉手术的医生。例如: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蔡道章医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广州陆军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黄华扬医生和李凭跃医生。 2016年5月17日(受伤第六天)。躺在病床上消肿的时候,李凭跃医生过来病房问我手术需要自体还是异体韧带,在我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推荐有经济条件的话就做异体韧带,就是医保不能报销。考虑再三后我最终选择了做异体韧带。这一天都是躺在床上,到了晚上后,护士小姐过来抽血5-6瓶用来做体检,心电图,大小便化验等,同时叮嘱我晚上10点后禁食禁水。
2016年5月18日(手术当天)。早上10点半开始进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后首先是打麻醉,我是腰麻。打完麻醉后我就开始犯困,所以手术中我睡着了,等到我醒来手术就做完了。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半了。手术后发现嘴特别干,可是护士小姐说手术后要禁食禁水6个小时,没办法只能忍着。护士小姐让家人用湿毛巾沾我嘴唇,这样可以让我没那么难受。在禁食禁水6个小时期间,我只能平躺在床上,既不能坐起来也不能活动,身体下半身没有任何知觉(原因是因为腰麻的药效有可能倒流到脑髓,同时药效需要代谢6小时左右,所以医生会建议你平躺6小时)。同时,在手术出来后,我的膝盖要马上进行冰敷,冰敷需要持续72小时。等我迷迷糊糊睡了6小时后,发现麻醉药代谢的差不多了,脚开始可以活动了。首先是脚趾,接着脚掌,等我整个下半身有知觉的时候,发现做过手术的伤口处有点痛,因为麻醉药效过去了,身体开始有知觉了。距离手术6个小时后,护士小姐过来提醒我接下来可以做什么和需要做什么。首先是需要开始做踝泵还有直抬腿,不能让肌肉萎缩。因为做做踝泵还有直抬腿的时候能感觉到会拉扯伤口,我害怕有什么问题,就没敢做太多,想着只能等医生明天过来查房再问清楚。所以我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躺在病床上睡睡睡,尽管睡不着。
2016年5月19日(术后第二天)。早上李凭跃医生过来查房,告诉我不光做了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内侧还缝了两针。然后让我坐到床边,尝试屈膝90度,我慢慢的照做了,并不感到疼痛。又叫我驻拐下地尝试走了两步,这些都做完后,给了我意见:多站少走,一个月后复查。然后告诉我下午可以出院了,我估计应该是病房比较紧张的原因。中午的时候,康复理疗师过来教了我几个康复动作,因为提前在网上查了资料了解是哪些康复动作,所以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等康复师走后,我在医院就没什么事了。于是开始办出院手续,确定了最终费用是6万多,由于异体韧带2万8不能报医保,还有半月板缝针也没有,最终医保报了1万3,自己给了5万多,还是能感觉到有点小贵,特别是医保不能报销大头。回到家后当天晚上尝试了屈膝90度5分钟,共做了两次,因为康复师说每天最多做两次。做完后膝盖内侧有点酸痛,但并不厉害,做完就马上冰敷。
2016年5月23日(术后第五天)。今天去了一家小诊所换药(消毒),换药需要拆绷带,所以终于见到自己的伤口了,发现伤口居然不大,毕竟是微创手术,就是膝盖有点肿。还有就是手术后这几天我只要一坐起来,头就痛的难以忍受。我上网查了资料,网友说是麻药的问题,会自己好起来的,可是我这几天一直都很难受,没有好的迹象啊,不过还是打算再等几天看看。
2016年6月4日(术后第17天)。原定是做完手术过了14天后,也就是两个星期后,就去医院拆线。可是第14天那天刚好没空,就推迟到了今天。需要注意的是:我在术后第五天的时候换药(消毒),隔天就把消毒纱布拆了,因为我见到结咖以为不用再敷药了。就把伤口,还有缝针的线都露出来了,这是要避免的行为。因为我今天去拆线的时候,医生就质问我说:“就这样把伤口露出来那么多天,不怕感染吗?“质问归质问,我究竟有没有感染医生也没说,所以估计我还算幸运的没有感染到。但不能有侥幸心理,遇到这种情况就乖乖的把纱布盖着。于是医生帮我拆线和消毒,然后叫我隔天再去消毒一次,告诉我说两三天后可以洗澡碰水了,等我下次再去医院的时候就是术后一个月了。在这两个星期里,头痛的症状没有了,估计的确是麻药的原因。平时呢,我就时不时做一下功能锻炼,在家是很容易偷懒的,不怎么想运动,但毕竟没有完全荒废康复。这两个星期我已经可以伤腿单脚支撑一分钟,尝试过脱拐走路,尝试过用正常步态走路,都不能太长时间。基本在家我都是脱拐戴着支具,因为家里距离不长,也就外出的时候驻单拐。
2016年6月16日(术后一个月)。终于过了一个月,按约定来到医院复诊。医生做了内翻侧方应力试验,外翻侧方应力试验,还有抽屉试验。摆弄完我的腿后说:“恢复的很好,支具再戴一个月。”然后就叫号下一位患者了。。我见既然没什么事,也不急着回家,干脆去一下康复科。于是,康复师开始帮我做一些康复的锻炼,例如成功把我腿弯到110度,其中痛苦的过程就不说了。总的来说,我腿4周内屈伸都是90度左右,因为已经过了4周了,医嘱要求4周后每周增加15度,所以康复师才那么狠。然后康复师告诉我可以骑磁控车锻炼,时间15分钟左右。关于睡觉问题,医生说手术后一两个星期内尽量平躺,两星期后可以侧身睡。只要你睡觉老实,不滚来滚去,一个月后是可以脱支具睡觉的,不然还是乖乖戴着支具睡觉吧。
2016年7月21日(术后两个月)。两个月了,我又去了一趟医院。相比上一个月腿的感觉,我能感到腿有慢慢恢复,因为我肌力康复没什么计划,尽管有恢复,但效果不理想。而屈伸角度主动基本到了120左右,被动到了140,这个进度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月我去了家附近的医院做了激光疗法,气压疗法和超声波疗法,这些都是一些消肿的治疗,所以我目前脚已经不肿了,能正常步态走路,还不能交替上下楼梯。量了一下腿的尺寸,小腿围一样,大腿围差4厘米,这个非常糟糕的信号。因为据说大腿围相差超过5厘米就是严重的肌肉萎缩了,我刚好在这条线上,这也证明了我并没有用心做肌力康复训练,于是这个月后,我定了一个计划是,满三个月的时候大腿围相差要缩小1厘米以上。
2016年8月17日(术后三个月)。满三个月了,这是一个分水岭,恢复好的话接下来生活上注意点,康复锻炼积极点,三个月后的生活一般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前期偷懒,术后三个月了,角度肌肉什么的一点进展都没有的话,就会非常影响后期锻炼与日常生活。这也是每家医院医生的康复理念的不同,有些医生希望韧带长好一点是不愿意患者太早进行锻炼的,这种就比较保守;有些医生很看重肌肉的恢复,这能更好更快恢复日常生活,这种就比较激进。说说我的情况吧,在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我比以往要积极许多,基本每天都有康复锻炼,但整个月没有锻炼过角度,因为感觉力量上去了角度自然会上去的。目前我能交替上下楼梯,上楼梯顺畅点,但下楼梯就得慢一些。也敢走出家门了,时不时约上好朋友到家附近的饮料店聊聊天。同时我坚信,只要我保持锻炼,9月份开学的时候上课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月的锻炼给我十分大的鼓励。同时也有一些状况,例如我能感觉腿的弹响挺频繁的,但并没有痛感。今天呢,我也有去复诊。询问过告诉医生关于弹响的问题,医生问我哪里响怎么响的,我回答后就没有下文了,估计他觉得问题不大,不必深究。并且我问了医生几个问题,问:“能否蹲厕?”答:“可以。”问:“能否盘腿坐?”答:“可以。”问:“需要再照一次磁共振吗?”答:”你想照就照,不想就不用,现在照了用处也不大。“问:“有什么动作是不能做的?” 答:“什么都可以做,不能跑步,打球之类的。 ”照我的理解,医生所说的 “什么都可以做” 是说日常生活中做的那些动作,比如以前睡觉怎么睡现在就怎么睡,不需要有所顾忌,也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保持伸直状态。当然,又跑又跳之类的还是禁止的,自己也能感觉到腿还没有恢复到那个状态。
2016年11月18日(术后六个月)。半年过去了,说下隔了三个月的进展吧。首先,已经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了,上下楼梯自如。如果我不说,新认识的朋友是看不出我受过伤的。平时做各种动作不再需要特别去照顾伤腿。当然,只局限于正常生活,运动能力还是没有恢复。开心的是已经能快走了,有时追公交车的时候,试过小小的慢跑,也能接受,自我感觉是可以开始尝试慢跑训练。于是,今天我就去找医生复诊。医生说:“腿恢复得不错,稳定性可以。慢跑的话最好在8个月后再尝试。”既然医生这么说了,我就等多两个月,也不急。尽管膝盖还是会有弹响,不过次数少了很多,感觉不影响生活,就没在意。还有就是坐久后脚伸直会隐隐作痛,不知道是个人原因还是普遍原因。当然,这三个月不是坐着躺着就好起来的,三个月以来,偶尔会偷懒,但基本上每天都有进行肌肉锻炼。练习的内容不外乎就是我文章开头的那些动作,选自己脚能承受的去锻炼,不冒进。现在我大腿上的肉硬邦邦的,不再是之前肌肉萎缩般软绵绵。而屈伸角度早就没有专门去练了,也没有专门测过,尝试过跪坐的姿势,是能贴到屁股的,这应该是全角了吧。其实,到了三个月后,角度就不再是重点了,肌肉才是重点。看回我三个月前的记录,发现进步很大,但是在恢复过程中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现在我的体重比手术前还要轻,网上很多朋友受伤后就会自暴自弃不锻炼,然后体重飙升,这样对膝盖伤害更大,变成恶性循环,所以做过手术的朋友都应该通过锻炼适当减轻体重。肌肉锻炼非常重要,贯彻整个康复过程。
2017年2月16日(术后九个月)。今天去复诊了。医生说:“膝盖很稳定,恢复得很好。”两分钟就结束了复诊,我等了两个小时换来了两句话。哈哈哈哈哈哈,开玩笑拉。虽然每次去复诊医生都是说:“很好很好,继续保持。“”膝盖没问题“等等的话,但这也证明了我恢复是很顺利的,并没有出现令医生头痛的状况,还是十分感谢医生的。这次回去复诊,我问了医生关于我坐久之后(比如看电影,坐车等1.2个小时长时间的坐着),站起来就会瘸了,脚伸不直,还有一些疼痛。医生笑了笑,然后说正常,会有的,不要担心。既然医生都这么说了,我也就放下心来,我猜过几个月会有改善吧。我还问了关于什么时候能够跑步,医生说建议一年后,他也有说平时小跑一下问题不大。我认为目前我是恢复了慢跑的能力,因为有尝试过,并没有什么不适,不过秉着不冒进的心态,还是一年后再跑吧。坚持肌肉锻炼!
2017年7月26日(术后一年多两个月)。好久没更新了。本来打算满一年后去复诊然后更新一下日记,可是被各种事情耽误了。我也是因为知道其实再去复诊意义也不大,就一直拖着。直到昨天,也就是7月25日。想着满一年了,可以去照个核磁共振看看。25日当天照完,26日拿着检查报告去复诊。医生片子都没看,看了两眼检查报告,动了我两下腿就说:“恢复很好,可以运动了。”我有问了几个问题,问:“我总感觉钉子的部位很不舒服。“答:”钉子是可以取的,钉子可取可不取,看个人意愿。“我回家想了挺久的,取钉是二次手术,而且又要几个星期恢复,没什么必要我还是不取了,只要不经常想着它就感觉不到了。因为核磁共振报告显示我腘窝处有小淋巴结和关节内有积液,我也就这个问题问了医生意见。医生说没事,不用管。在我复诊时的前一位患者,当医生叫我号,我走进去的时候,看到他的腿我是十分惊讶的。因为大腿的肌肉萎缩已经萎缩到只剩皮包骨头了,就是大腿比膝盖和小腿都要细。当时医生叫他单脚站立,还有坐着抬脚这些最基本的康复动作,他都完成不了。他已经手术后几个月了阿,所以医生很生气的骂了一顿就让他走了。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前期恢复锻炼十分重要,很庆幸我前期恢复锻炼坚持下来了。说说我这几个月的情况吧,生活上已经等同于没受伤的情况了。现在,我发现心理对我的伤害更大。不管现在做什么运动,从高处跳下来(不是很高)或者原地跳起来,跑步等,我首先都会想到我的腿,内心会紧张一下。站久了,走多了,膝盖都会酸痛,能感到脚不再是原来的了。篮球也有尝试打过,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可能以后不会再打篮球了吧。游泳是一个非常适合我们的运动,还有就是健身。因为这次受伤,我在康复阶段是通过去健身房锻炼进行的,突然发现自己对健身十分喜欢,感觉能坚持下去。这一年多来,有胡思乱想过,有迷茫后悔过,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已经没有拼一把坚持梦想的动力了,这应该是向生活妥协了吧。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更新了。如果有下一次,可能是满两年的时间吧。
2019年5月28日(术后3年)。想想距离我前叉断裂已经过去三年了,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物是人非,万幸我的脚现在依旧健康。而我没想到的是,我居然又打回篮球了,哈哈。我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了,大约是两年左右的时间,我发现我的脚已经完全感受不到受伤的痕迹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当然,我把这归功于我坚持去锻炼我的腿部肌肉。自己回看之前写的文章,发现术后一年的心理阴影现在基本已经没怎么影响我的生活了。两年前的我还以为我这辈子应该不会再接触篮球了。现在呢,大学打比赛拿了班级冠军,还找回了我以前初中球队的队友,每周约一支球队打一场友谊赛。不过,所有的前提都是有带着护具运动的。我护具都是买一套的,不是只保护受伤的那只脚,同时也预防另外一只脚受伤。不光保护我的膝盖,我还买了脚踝位置的护具。要说三年后还要写跟前叉有关的事情,我发现没什么可说了。也没去再去找医生复诊,锻炼也不像康复期那样每天都进行康复锻炼。膝盖也没痛过,可能痛过也忘记了,毕竟次数很少。时间真的能抹平一切,所以说如果有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希望你不要过于担忧害怕,我也经历过你这个阶段,我当时也是和你一样的心情一样的想法。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怎么老天对我这么不公平。可是现在呢,只要科学有规律的进行康复,时间会给你回报的。前提真的是要科学,不冒进不保守,坚持的锻炼。
-----------------------------------------分割线-----------------------------------------
有好多好多朋友私信和留言问我问题,因为不经常玩知乎。私信留言一大堆没回复真的不好意思。我也发现,朋友们问的问题基本我日记中都有提及。如果我日记没有提及到,那我开头的链接里面的文章也一定有涉及到这些问题的。希望朋友们不要直接问问题而是先看看我的日记,如果看完后还有疑问就去咨询一下医生吧。久病不能成医,我并不是专业的,只是一个受过伤的患者,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日记中均为个人经验。我如果按照我的情况回答你就是对你的不负责。我写这篇日记的目的是为了记录一下自己恢复历程,同时也希望能对其他受伤的朋友有参考价值和提供帮助。不过出现在你个人身上的疑问,我的建议都是问医生或者专业康复机构。
后续不会再更新了,我也希望我后续没有再更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