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的一些训练心得
针对一般训练者的一些建议,想打比赛的建议不了。其实训练可简单可复杂,多数朋友也都比较忙,很难像专业训练者那样有充足的训练强度,我不建议一般训练者五花八门啥都搞,尽量抓些性价比最高的干货来搞,用有限精力获取最好的效果。
肩我会一周练一次,但训练量还是不小。但基本上就分三个部分:推,侧平举,后束。首先推是最重要的,打造肩部整体爆满度就是靠推,推可能要占肩部训练一半的训练量。推主要是练前束。
1. 站姿自由杠铃推举,热身之后从空杆开始渐进加重,每组8个左右,前面留力,一直加到一个目标重量之后开始做正式组。目标重量的第一组竭尽全力做极限次数,要记下这组的次数,我会从每组做12-15个的重量作为一个开始。之后吗每次训练,我会把正式组重量加重2.5公斤 直到某一天某个重量我只能完成5次。再下次训练我回到当初只能做12次的重量,可能我到那时候这个重量已经可以做16个了,没关系,继续渐进加重。。可能到推5个的时候已经比上一次循环重了五公斤。第一轮训练,除了第一组极限次数之外,可以再用这重量做两组即可。等到下一轮的时候,力量耐力都提高了,增加一组。但是最多不超过五组。举例来说:我本周训练重量是55公斤做了15个,下周我用57.5公斤。。再下周60公斤做了12个,我做到70公斤时候只能做5个。那么下次训练重量回到60公斤开始 继续加重,但是训练比之前多一组。这里有几点说明:
站姿自由杠铃最好不要用坐姿和史密斯机。站姿自由推举是很好的动作,不仅练肩还有背部稳定度 核心力量,这些是坐姿和史密斯给不了的 说白了站姿自由杠铃更有利于全身力量发展。对卧推力量也有很大帮助。
很多人做这个动作下放到口鼻,太高了。肩部没有充分刺激。我至少下到下巴的位置,而向上不完全打直,不能锁死,一般超过头顶大概20厘米下行。
第一组数量组可以用爆发力来推,也不要举太高。后面几组可以追求一下肌肉的收缩,慢点做,充分感觉肩的收缩和酸爽。也就是第一组偏复合, 后几组偏孤立,不追求能做多少。
2. 第二个动作我喜欢用坐姿哑铃推举。重量随缘,可以做8-12个的重量。拳心要下到耳朵高度,前几个后背不靠椅子做,做不动了靠椅子继续做。我也有看见过大咖用很小的位移来做,也可以尝试。当然阿诺德推举也可以尝试,但我不想搞太复杂,就直接推了,大概3-4组。这个动作可以用大一些的重量做正常速度推,也可以偶尔用稍微小一些的重量做慢推,慢上慢下非常酸爽。
前平举我现在是不做的,因为推举和卧推已经练了很多前束了,没有必要做太多。不过如果想追求前束的拉丝效果,前平举可以做,可以让前束看起来更有丝状感,要用小重量,每组15个以上,做到哭的感觉,4组左右。我认为用弯小杠铃效果比较好。另外前平举有利于加强二头和前束的分离,但这个等有了二头和大肩之后再说吧,如果基础纬度都还不行,不要在前平举上花时间。当然如果已经有一定纬度,想增加立体感,那可以小杠铃正手反手分别做,哑铃不同角度做,花样也不少,我已经过了追求细节的年纪,所以放弃了前平举。
3. 侧平举,练中束的最好动作。我一般用中小重量密集轰炸,递增递减做个100来个 组间休息10-30秒。杠铃提拉我现在已经不做了,也有视频说这个动作效率不高。其实大重量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侧平举来说,也不是要特别大的重量,至少你得标准动作能做8-10个吧,用5个的重量那是跟关节有仇。
4. 后束,动作挺多的,大概选2个动作各做3-4组左右。后束多数动作都是小重量的,但我认为要练大,还是得上重量,但是有些动作它就不是上重量的玩意。那我会选一些小众的动作来做。首先是附身哑铃提拉,这个可以上些重量,要注意尽量把后束孤立出来拉 尽量不要让背参与。有点含胸低头的感觉,也可以用杠铃。另外一个动作是反手下半程上拉,就好像引体向上,但是只用后束发力,不让背参与。引体向上要挺胸抬头,练后束要含胸低头。除此之外练的比较多的是面拉,感觉效果要比反向飞鸟好。再一个动作是龙门架绳索交叉拉,效果很好。几个动作选2个做6-8组,做完拉伸,回家。
浦西收割机
· 纽约喜欢哑铃多一点,27kg坐姿能推八个 但是站姿杠铃43kg只能推六个😢😢
SaskUrA
· 黑龙江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