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蹲是力量训练之王?关于深蹲训练的四方面建议
健身的朋友想必都听说过一句话:深蹲是力量训练之王。为什么人们会这么说呢?大概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因为腿部力量的极端重要性,而深蹲正是增强腿部力量的王牌动作。腿部力量和肌肉都占全身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应用范围远广于上肢力量和肌肉。无论力量、格斗、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哪怕是重体力劳动,腿部力量都既是基础,也是关键。跟体力有关的事,死磕腿部力量就对了。不过,这只是深蹲重要性的一个原因。毕竟练腿的方法很多,为什么只有深蹲是力量训练之王呢?
另一方面原因,是深蹲自身的特点,这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小点:
一, 深蹲是最自然的大动作。有孩子的朋友都知道,深蹲是小孩子最早学会,也最喜欢做的大动作,特别是在早期,跟走差不多,比跑、跳都喜欢,更是远早于和多于推、拉等上肢动作。这也充分说明,深蹲在人类的历史中一直非常重要,所以以遗传的方式固化了下来。小孩子很早就意识到腿部是他最有力的部位,而深蹲是他展现自己力量、体能、行动力的重要方式。这种认识基本上直到上学大量时间坐在教室里才会改变。这充分说明,在体力的世界里,深蹲一开始就是老大。
二, 深蹲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动作之一。在体育运动里,深蹲的应用范围可能仅次于跑,和跳差不多。你说我怎么没看到那么多深蹲啊?像力量举、举重那么深的深蹲确实不多,但是一定幅度的下蹲,却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弹跳项目中,泰森的拳击技术中,橄榄球的防御技术中,几乎所有力量项目的发力中。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的时候,人们通常也是屈膝稍蹲。就算不玩任何体育项目,重体力劳动搬运大包的时候,通常也是扛着。就连把很重的箱子往火车行李架上放的时候,也常会下意识地屈膝发一下力,这和挺举的预蹲是不是很像?
三, 深蹲是对全身肌肉应用最多,同时也是发力比例最合理的动作。前半句很多人都说过,也用实验证明过。所有力量动作中,深蹲使用的骨骼肌是最多的。但是后半句人们强调的不多。在使用肌肉比较多的动作,如硬拉、抓举、挺举中,深蹲也是各部位发力比例和模式最科学的,最强壮的深膝肌群发力比例最大,其次是伸髋肌群,上体肌群主要是顺势发力或者静态支撑。大家可以想一想,基本上所有的力量项目和体育运动中,都是这么种发力模式。
四, 深蹲其实也是个比较安全的力量训练项目。与其他训练价值较高的项目比,硬拉动作结构上就有比较大的风险,特别是传统拉,所以才有“化拉为蹲”的建议,抓举、挺举动作都很复杂,风险点更多。深蹲主要是重量扛在身后的肩上,心理上容易产生一种不安感。其实就统计而言,卧推才是最危险的力量项目,经常死人,其次是推举,深蹲其实是比较安全的训练项目。即使和那些固定器械项目如腿举比,深蹲的安全性也不落下风,现在我们知道腿举也一样可能伤腰。任何训练都要注重安全和技术正确,但是深蹲至少是属于没有系统性风险的那类动作(卧推、推举、硬拉都有系统性风险)。
五, 在动作幅度较大的项目里,深蹲能够使用的重量最大。这本身就是个极大的优势。相同的动作幅度,使用的重量越大,做功越多,对全身肌肉-神经系统刺激越大,训练效果也越好。动作幅度较大的项目里,重量级深蹲世界纪录明显高于硬拉。腿举的重量更大,但因为有杠杆问题,力学上算下来负荷并不比深蹲大。所以说深蹲是力量训练之王,也是因为它能真正摸到人类力量的天花板。其他一切能够使用更大重量的项目,要么是有明显的杠杆,实际负荷差很多,要么就是动作幅度较小,算下来做功并不大。
深蹲既然这么好,我们在训练中应该怎么利用它呢?这里有几个建议
一、 从一开始健身就认真学习并练习深蹲。练习的前提是学习,有的教练嫌麻烦,跟你说一开始不要学深蹲,练点别的就好,可别听他的。一开始就把深蹲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方法掌握了,后面就会越跑越快。
二、 每周至少练习一次深蹲。我建议每周至少练习一次腿部,但在此基础上,我也不认为缺少深蹲的腿部训练是合格的腿部训练。不管怎样安排,一般人每周至少应该练习一次深蹲。
三、 使用较大的重量。只用小重量练习深蹲意义是不大的,至少应该用能够刺激肌肉生长或者力量增长的重量,懂力量训练的兄弟都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你担心粗腿的问题,那就应该使用更大重量,把重量区间控制在力量训练而非肌肉训练的区间内。
四、 深蹲是一个系统,可以以杠铃自由深蹲为根基,向其他深蹲变式扩展。毫无疑问,杠铃自由深蹲是深蹲家族的王中之王。但即使专业运动员也会练习很多深蹲变式。举重运动员非常重视前蹲和预蹲,力量举运动员重视箱式深蹲和髋部负重深蹲,健美运动员重视哈克深蹲,壮汉重视反向哈克深蹲。这些动作都很好,各有特点,建议在深蹲练习中,将50-60%的精力分配给杠铃自由深蹲,40-50%的精力分配给那些变式,初学者杠铃自由深蹲占比可以大一些,随着训练逐渐熟练,增大深蹲变式的比例,以帮助突破平台期。
zhx00000
· 广东没什么好说的,必须练腿
虎扑JR1224603233楼主
· 山东没错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