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库]李宁飞电5Elite | Review
自2019年飞电1代横空出世以来,李宁凭借自主研发的䨻科技中底与全掌碳板技术,开启了国产碳板跑鞋的内卷时代。作为国内首款厚底碳板跑鞋,飞电2代引入趾枕科技与一体化鞋面,3代通过碳板形变优化蹬伸反馈,4代首创“最速曲线”双段助推系统。2024年末问世的飞电5系列产品,在顶级碳板飞电5U因碳板结构无法满足国际田联新规定的情况下,飞电5Elite扛起了李宁竞速的大旗,以坯膜发泡的全新超䨻中底为核心,结合碳板与结构设计,成为职业精英跑者突破速度极限的终极武器。
飞电5Elite的外观有一定的改进,前几代前掌的大Logo移到了鞋身后侧,鞋面整体依然是简洁设计,采用䨻丝材料,通过高密度编织工艺实现轻量化与强韧性的平衡。透气性高且抗撕裂性能显著增强。
一体式袜套设计,鞋舌与鞋身无缝衔接,既简化了穿脱步骤,又避免了传统鞋舌偏移的问题。袜口采用弹性收束结构,对足踝形成紧密包裹。后跟硬度适中的港宝带来了一定的稳定性,提拉手也进行了简化减轻了一定的材料重量。
飞电5Elite的超䨻中底终于摒弃了珠粒发泡工艺,全新的中底材料采用粗胚发泡技术,密度低至0.07g/cm³,极大的减轻了材料重量,其能量回归率高达89%。
全掌T1000碳板的加入,让飞电5E的滚动效率实现跃升。这块铲形碳板前掌曲率配合“最速曲线”系统,能将触地力量快速导向蹬伸阶段,通过结构设计的调整,趾枕的凸起肉眼已不可见,但蹬伸助推效果依旧存在,并且将纵向蹬伸与横向滚动结合,前掌蹬伸平台区域增厚2mm,配合波浪形沟槽设计,使触地-离地过渡更加流畅。
中底侧面加入结构缓震凹槽,在压缩过程中形成渐进式支撑,即便后半程配速下降,回弹性能仍能保持稳定。GCU大底经过几代的考研,耐磨与防滑性能都非常不错。前掌33mm后掌38mm,坡差5mm,43码重204g,重量控制优异。
实际穿着后静态脚感透气且极度轻盈,动态脚感初始偏硬,但弹性十足,明显感觉到弹性上限比上一代有极大的提升,中底既保留了䨻材料的绵软初段反馈,又在压缩形变后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与刚性支撑,落地时如同弹簧触地,回弹响应几乎没有延迟,因此极其适合步频跑法,脚感在软弹与硬弹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相比上代脚感感受上提升远远不止官方资料说的回弹提升4%。
一体式鞋舌对脚踝部位的包裹较好,即便进行急转弯或变速跑,脚部也未出现滑动现象。在长距离测试中,飞电5E展现出顶级竞速鞋的特质,滚动感强烈,步幅转换效率极高,碳板弹性十足,有一定加宽的中底,配合内侧支撑强化,即便在弯道加速时也能保持稳定。与飞电5U的极致激进不同,5E通过加宽触地面积与优化结构设计,相比前一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驾驭门槛,虽然更适用于前掌步频跑法,但后掌落地跑者亦可流畅过渡至前掌蹬伸。
新的这块胚模发泡的中底,衰减控制极佳,长距离后半程衰减极低。5E的鞋垫相比上代有一定的加厚,应该是使用了超临界发泡的工艺,回弹性能极好,吸震性优于传统Ortholite材质。GCU外底止滑性能突出,湿地抓地力达到竞速鞋第一梯队。
不足的地方,虽然脚踝包裹很好,但是鞋楦对瘦脚跑者的适配性稍显不足,前掌空间略宽,需通过鞋带系统调整包裹度。脚感偏硬,有一定的驾驭难度。
飞电5Elite是李宁技术集大成之作,全新的超䨻中底提供澎湃脚感,T1000碳板优化能量转化,而缓震与全新的结构设计则兼顾稳定与性能。在飞电5U因为碳板结构原因无法通过田联标准审核的情况下,飞电5E扛起了李宁竞速的大旗并且屡创佳绩。如果你是追求PB的精英跑者,或是希望突破速度瓶颈的进阶选手,这双鞋将是赛道上的绝佳伙伴。
来源:微信公众号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