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轻量化VS国产轻量化,谁更胜一筹?
轻量化,是2023年底至2024年年中各品牌跑鞋争相展示自家肌肉的主旋律。这场由ADIOS PRO EVO 1引领的超轻风潮,衍生出了诸多国内外制造的超轻竞速碳板跑鞋。
时间来到2025年3月,有两双超轻竞速碳板跑鞋(42.5码,重量在171G以内)做到了大批量生产、较为常见的价格面对大众市售与非次抛三个特点,他们分别是ANTA C202 G9与NIKE VAPORFLY 4。
二者都没有为一味的追求重量数据,而失去旗舰竞速产品该有的竞速水准。那么这两双千元价位、将重量处理做到极致的竞速跑鞋,大众消费者们该如何选择?本期我们将带来ANTA C202 G9与NIKE Vaporfly 4的对比分享。
同尺码下,Vaporfly 4左右脚分别为163.1g和167.9g,G9左右脚分别为169.8g和170.2g,Vaporfly 4的轻量化处理略胜于G9,但是在品控方面G9完胜。
中底配置方面,Vaporfly 4采用ZOOMX泡棉内嵌Flyplate碳板,G9采用双层氮科技PRO泡棉内嵌轻量滚动碳板。
虽然都是轻量竞速碳板鞋,但是二者的泡棉性格完全不同,Vaporfly 4的泡棉性格较为软弹,而G9脚感较韧,因此在同为较轻体重的前提下,G9在后跟跑法方面有更高的向下兼容性。在碳板刚性方面,G9滚动碳板的刚性会明显大于Flyplate 碳板,且碳板内嵌的弧度也有差异,这也预示了二者截然不同的性格。
在实战中,我们用了中短距离间歇与长距离训练进行测试。
在300 ~320的中短距离间歇时,我们采用了场地与柏油路两种测试场景。
在场地时,二者的泡棉回弹与蹬地反馈都非常出色迅速,不过Vaporfly 4的灵活性与触地反馈速度都要优于G9,在弯道处尤为明显。
而在柏油路面时,G9由于前掌泡棉的含量更多,并没有太明显的踩穿感,对于大多数跑者而言更容易驾驭;G9较为稳定的泡棉表现与较宽的后跟设计使其跑动稳定性优于Vaporfly 4,更加适配大众消费者。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多次使用后,会感受到后跟内侧的支撑脚感有略微衰减,而Vapofly 4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在总里程达到4~5KM时,Vaporfly 4就开始出现穿而不震的脚感,开始更多地与跑者自身主动地蹬伸发力提供步幅增益与助推;而G9较韧的泡棉使其的总体脚感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阶段,整堂大课下来的脚感差异较小,且其前掌的泡棉含量较Vaporfly 4更多,因此总体的抗衰减性更优,碳板的刚性也使其滚动过渡更快。
虽然二者泡棉脚感差别大,但其实都是为了更好搭配自身的碳板而做出的调教。
Vaporfly 4的碳板在中足向前掌过渡的位置有一个明显向下的过渡,这个过渡与人体前掌蹬伸时足部整体的发力结构相适应,较低的碳板刚性也为蹬伸提供了更多形变反馈。而G9的碳板整体走线都较为平缓,只在脚趾根部的位置做出了上翘的设计,因此可以看到,G9的鞋头上翘弧度会明显高于Vaporfly 4,较高的碳板刚性则使其滚动更为快速。
二者对步幅步频都有一定程度的增益,但是结合设计与训练感受可见:Vaporfly 4对于跑者速度加成的理念更多的侧重于跑者自身的蹬伸力量,对于跑法较为激进或蹬伸更为充分的跑者拥有更强的跑动增益,且在场地上的反馈更为灵活,清晰的路感更能提升训练效果。
G9的碳板上翘也为蹬伸提高了步幅增益,但其更多的侧重于增强滚动速率以提高跑动经济性,对跑者的跑法限制更松、适配性更高,在路面上的脚感对于大众而言有更高的接受度。
在较长距离的训练时,Vaporfly 4穿而不震的脚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对精英跑者的快速蹬伸反馈有很大加成,但由于较为激进的跑法才能发挥最大性能,对跑者长时间的控制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对于脚踝力量较弱的跑者不太友好。
G9较韧的泡棉调教、较多的泡棉堆积量以及更稳定的中后足落地则更适配大部分大众跑友的习惯,长距离的使用衰减也较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控制能力的下降,在后程也不易因落地位置的移动而被反噬。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穿着方面,同尺码二者的鞋仓空间相当,后跟都有港宝填充与海绵锁后跟设计,鞋垫也都使用的是打孔模压鞋垫,弹性与透气性并无太大差异。
鞋面环节,Vaporfly 4采用的是一体大面绞综鞋面与鞋舌,G9使用的是弦科技纱线鞋面与袜套针织弹性鞋舌,二者的透气性都非常优异,但是在调整鞋带时,Vaporfly 4只需一拉便可调到最适程度,G9由于袜套式的鞋面在调整上则稍显麻烦。
在质感上,Vaporfly 4的鞋面更为柔软亲肤;G9的则略硬,且在场地间歇训练时,G9由于泡棉较厚,重心较高,在弯道时鞋整体的形变程度较大,在场地长时间穿着后出现了鞋面磨脚指表皮的问题,因此综合来看,在包裹方面,Vaporfly 4完胜G9。
鞋楦空间部分,二者初上脚都没有出现顶足弓的问题,但是由于Vaporfly 4下层泡棉收得太挤,前掌内侧在后半程容易出现磨脚的问题,而G9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因此在脚型适配性上,G9优于Vaporfly 4。
大底设计中,G9采用液态止滑橡胶,且几乎覆盖全掌,而Vaporfly 4的贴片橡胶大底,有纹路的部分仅覆盖在前掌,且纹路的改动使其湿地抓地力不如上一代的华夫格大底,因此在湿地止滑方面,G9完胜Vaporfly 4。
综合来看,Vaporfly 4更倾向于为头部精英跑者服务,极致的包裹体验和强化蹬伸效果只为成绩而战,适合前掌跑法激进、蹬伸技术充分、脚踝力量强的跑者在场地训练与路跑比赛两用;而G9则没有太多限制,能够适配大部分严肃跑者5分配以内的路跑训练与比赛,是在追求极致轻量化竞速跑鞋时,不容易出错的选择。
再结合前几期内容可以发现,今年国产品牌的顶碳跑鞋泡棉都开始做韧化处理,而国际品牌的顶碳跑鞋开始做软化处理,这与国民整体运动水平的上升以及体育行业群体对人体健康可持续的意识与研究都有一定关系。
国产品牌的韧化处理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民水平的飞速上涨对泡棉的回弹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傻软”不再是跑者们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让跑友们增强路感,避免因过度依赖泡棉和碳板而出现健康问题;国际品牌的软化处理则更倾向于探索如何更好地让产品与顶级运动员合为一体,更好地去助力挑战人类极限。
虽然各家品牌的改动有所差异,但大方向上都是总结过去的经验,结合各领域的研究而做出的决定,都是为了让跑步行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不得不说安踏在近些年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品牌矩阵与单品成熟度已经非常高。NIKE作为体育行业的领军品牌,能够奠定运动领域设计逻辑与发展方向的能力确实值得钦佩。今年开始各品牌高频率输出SKU的打法恐怕将不再有意义,「匠心独运」将成为装备研发的着力核心。
来源:极度配速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